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可以使人随时随地联系,也容易使人与人的交流因习惯用表情符号变得程式化;高铁使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夸张想象变成现实,方便了人们的来往,也容易使人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科技的发展是增进还是减弱了人与人的情感?
解析:
第一段,“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随时随地联系”“方便了人们的来往”是科技发展给情感交流带来的便利;“交流程式化”“对远行和离别不以为意”,是科技发展带来了情感表达的程式化;省略号提示考生还有更多类似的情况可供选择。
第二段,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考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增进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也可以从“科技的发展减弱人与人的情感”进行立意。最后一句话是通过问题提示考生思考问题,并非一定要回答是“增强”或是“削弱”。能围绕“科技的发展”和“人与人的情感”两个要素的关联行文,即视为扣题,建议切入分48分。倘若只谈“人与人的情感”,甚至“人情”,则视为偏题。
范文:
屏幕后的人情
2020届某考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面对面,而你却在玩手机。”虽是戏谑之言,但也道出了我们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社会背后的隐患与阵痛——科技正悄然疏离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的人不以为然,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科技的发展恰是增进了人际关系,使得每个人都不再是一座孤岛,而是通过互联网与其他高新科技组成的一个共同体,时刻联络分享,又怎么会导致人情冷漠,情感疏离呢?
其实,虽然物质生活上的联系愈发紧密,但科技的进步却逐渐分割着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将我们苦囚于一方小小的天地之间。西方哲人曾言:“我们心中有一份巨大而荒凉的孤独,就算我们的生活因科技而互相串联,成为一个看似庞大的整体,倘若精神不能自由呼吸,彼此交融,我们仍旧是孤独的个体。科技所联系的不过是没有灵魂的空壳,一具具行尸走肉罢了,而我们只能隔着冷冰冰的屏幕,追寻看似触手可及,却永远无法拥有的人情温暖,着实可悲!
科技给予人们便捷的途径,然而人们总有一种难以剔除的劣根性——对于轻而易举获得的事物从来不加以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得浮躁而程式化,时刻的交流总是充斥着急切的心情。四五个聊天窗口同时工作,手指与大脑同时飞速运转,字句如匹练般泄出,事后还为自己的妙语连珠而自鸣得意,试问这样的交流所传达的情感与内涵,真的到位了吗?
《从前慢》中写道,“从前书信很慢,车马也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那个科技不甚发达的年代,如豆灯光下的字斟句酌,饱含情思的那封尺素,穿越万水千山的阻碍,历经时光的洗礼,最终送到手中时,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又岂是如今轻敲键盘能够比拟的?但是,我们不可能主动退回那个落后的时代,历史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带给我们的是前所未有的良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颗安稳而不浮躁的心灵,一颗能够冲破人与人情感壁垒的心灵,唯有如此,我们方能真正利用好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疏离的人心方能重聚。
因此,下次与家人相聚用餐时,不妨放下手中的手机,就如同卸下了一身冰冷的铠甲。科技带给我们的是温暖,亦或是冰凉,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本身,毕竟饭局上的微笑与体贴,比躲藏在屏幕后的冷漠要更加温暖人心。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文化
有人说,理解是对人的最大善举,也有人说理解是对人的最大的纵容。现实生活中缺少理解,人们热切地呼唤理解,但什么是真正的理解,如何把握理解的尺度,是需要作一番审视的。看了上面材
有一首歌叫《光阴的故事》,其中唱到: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光阴,每一个人的分分秒秒,每一个人的曾经过往,光阴的故事有悲有喜。对此,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