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田径运动员吴艳妮登上10月《环球人物》杂志封面,但因其在赛场上的以手指天、大幅度扭肩等准备动作过于高调引发热议,吴艳妮回应:“我在赛场上低调干啥,我是去战斗的。”有人欣赏她自信张扬的个性,认为她充满青春激情;但也有人讨厌她张扬高调的个性,认为她太冲动嚣张;还有人认为运动员有个性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修身养性,不可自以为是。
《礼记》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以“个性和修身”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分论点参考: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随波逐流,要保持自己的个性。(素材:李白,周总理)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人出世要存个性,但不可只求个性,修身养性方为保个性之基。(素材: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老子“上善若水” 陶渊明 苏轼 )——《保个性 重修身》
《以修身为根,育个性之叶》
固修身之根,可正身立天地。
育个性之叶,可向阳展风采。
根深叶茂,可迎风成栋梁。
《以修身为舵,扬个性之帆》
以修身为舵,把握人生航向。
以个性为帆,撑起人生脊梁。
舵正帆扬,谱写人生华章。
《以修身为基 展个性飞扬》
自我修身,鉴照峥嵘岁月(素材:富兰克林每晚掩卷沉思,李健爆红之后只身赴美国只为潜心求学,董卿离开舒适圈,不断求学深造,打造出《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精品……)
个性飞扬,挥洒恣意人生(素材:竹林七贤、李大钊陈独秀等人领导新文化运动……)
修身不倦,个性飞扬,实现修身与个性的统一。
范文:
扬个性 修己身 致远方
青山赋流水几分沉稳,流水给青山添几分灵逸,从而演绎了“山水环绕寓无穷”的美丽;落霞赐孤鹜几缕神奇,孤鹜留落霞几抹生动,从而展示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浪漫。在个性与修身之间,我们又该如何平衡呢?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田径运动员吴艳妮的行为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她过度张扬个性,有人认为她青春积极。在时代瞬息万变的背景下,对于个性与修身,青年人该如何把握呢?我以为,个性与修身并非绝然相对,唯有扬个性,修己身,方能行致远方。
大道如砥,行者无疆,青年人不可少个性。
泱泱中华,煌煌旧邦。中国从不缺少志气、有个性的奉献者。“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奔赴漫漫黄沙,投身文物修复与保护,面对诸多劝阻和担忧,“我愿奉献一生”便是她最有个性的回答。48岁老将丘索维金娜仍坚持立于运动舞台,年龄从来不是限制她展现光芒的枷锁,面对冷嘲热讽、质疑非难,她仍旧以挺拔大道身姿,标准的动作,书写着自己个性的运动生涯。在当今这个利益至上、同质化严重的时代,坚持个性,保持真我,正是吾辈青年应坚定行走的阳关大道。
韬光逐薮,含章未曜。青年人不可缺修养。
“水洗尘垢汗洗心”。回望历史,修身养性是赓续千年的美德。颜回箪食瓢饮,亦能乐在其中;项脊轩泥渗雨注,仍觉珊珊可爱;晏宅湫隘尘嚣,尚可怡然自安。斯是陋室,唯彼德馨。化繁为简,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梭罗于瓦尔登湖畔,养己之身心;南窗寄傲,容膝易安,采菊东篱,悠然见山,陶渊明处静谧田野上,得心境之简淡,正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代文人贤士虽历苦难,仍怀瑾握瑜,乐观积极,自我修养之流于历史长河之绵不息,我辈青年更应致力于修身养性,涵养品性。
山不让空,川去辞盈。个性与修身兼得,才是担当重任的保障。
人世浮沉,浮华喧嚣,时代潮涌。“速成宝典”“利益至上”正如垂天之云,隐蔽人生至道,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我辈青年应在张扬个性中修身砺行,于修身砥品中保留个性之美,二者水乳交融,才能到达人生巅峰。
心如逆旅,一苇以航。我们思绪万千,聚焦于这个“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时代,扬个性,修己身,才能看见一个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未来。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道德经》有言“知止不殆”。意思是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巴金说:“奋斗
青春期认识自我是很微妙的材料作文800字 2023-11-15 14:25:0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春期认识自我是很微妙的。或许汉字“我”的构成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汉字“我”似由两个“戈”组成,两个戈背对背,相击相连。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朱光潜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材料作文800字 2023-11-15 13:53:4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朱光潜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中写道: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压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
对于一件事情的始和终的感悟材料作文800字 2023-11-15 08:55: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专题的小组研习活动中,大家读了以下关于“始”“终”的文句颇有感慨,“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