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我们刚学过的选必上第二单元课文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
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也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另选一句,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不可以用原句作题目)。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致知在格物。
(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范文:
勇担强国任,敢做弘毅人
两千年前,曾子担负着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的重任,发出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呐喊,传道受业,修齐治平,一生无悔。时至今日,历史赋予青年使命,时代要求青年担当,面对着建设强国的重任,我们更应该谨记曾子的教诲,催发奋进的力量,去勾勒和塑造一个富强的中国。
“任重而道远”是每一代青年不可逃避的社会事实。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把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前途的国家,总把重任托付给青年。从先秦乱世,时代把重任交给年轻的诸子卫道明理,赓续文明,到汉唐崛起,把保家卫国的重任交给年轻的将领,抵御异族;从北宋积贫积弱,国家把重任交给年轻的王安石,图强变法,到清朝孱弱,把振兴的重任交给戊戌诸君子,革故鼎新,血染刑场;近代救亡启蒙的重任,交付给五四青年;建立新中国的重任,托付给毛泽东为首的一代革命家。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哪一个艰巨的任务,不是由青年来担当呢?
任重而道远,道阻而漫长。新时代的强国重任,又一次落到青年的肩头。我们秉承先贤精神,不躲避,不为难,应该用青春干劲在各个领域掀起冲天的波澜。
完成强国重任,需要我们敢做弘毅人。“弘”要求我们要有大格局,有大眼光,非弘不能胜其重;“毅”要求我们能坚持,不怕苦,非毅无以致其远。十六年如一日,行程50多万公里,钟扬教授把“弘毅”精神厚植大地,埋入时间;“不能脱贫,决不收兵”,黄文秀把“弘毅”精神,根植在牵挂的家乡;用风华正茂的青春,守护大漠的七百多座洞窟,樊锦诗把“弘毅”精神深深刻在了敦煌。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弘毅人”,有格局,能奉献,肯坚持,勇拼搏,正是千千万万个“弘毅人”,让强国的重任变得不再重不可担,让民族复兴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
欲担强国任,需做弘毅人。弘而不毅,固难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褊狭;既弘且毅,方能完成任重道远的强国旅程。
任重而道远,总能淘洗一代青年的精神和风骨。有的青年面对重任,选择“焦虑”“丧气”甚至“躺平”。须知,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不经历挫折的青年是懦夫。妥协颓废,消极放弃,不是先贤所倡导的“弘”且“毅”的青年,站起来,动起来,跑起来,才会得到历史的眷顾。
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代青年是轻松的,但总有一代青年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能够用我们的拼搏来见证伟大!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弘毅之士,担负强国之责呢?
勇担强国任,敢做弘毅人。让我们重温曾子的经典,携着先贤的智慧和启迪,一起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者,人生之华也。只有扎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金话筒。然而现实之中,“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不少“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毫无底线,常常“放飞自我”“张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借鉴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有时也会限制我们走出新路。这两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目: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范文:凤凰鸣兮,于彼高岗天街小雨润如酥。青墙,黛瓦,是苏州城不变的容颜;小桥,流水,亦伴随着缱绻的明月。自戴望舒的雨巷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