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多倾听出发时的声音,坚定自己的理想。
另一种看法是: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应呼应时代的需求,并多思考未来的方向。
即将高中毕业的你,对此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解析:
材料呈现出的是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要准确地审题立意,首先应抓住一句“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在简短的材料中,该句出现两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句是话题的切入点。围绕“获得成功”,两种观点分别指向是坚持己志还是顺应时代要求,极具思辨价值。我们能够发现,这两种指向本身既有矛盾点也可调和。处于不同时代,甚至是同一个时代,个人追求在坚持己志和顺应时代之间无疑会有失衡现象,这是个人喜好、发展意愿、自我设计等受社会条件制约而形成的客观存在。
参考立意
1.要获得成功,应坚持己志。
2.要获得成功,当顺应时代要求。
3.要获得成功,在坚持己志的同时,也当考虑顺应时代要求。
4.要获得成功,既需顺应时代要求,也需兼顾初心。
范文:
且行且听,吟啸徐行
奔跑于成功之路上,有人言要坚守初心,关照最初的理想,有人谓世之潮流浩浩汤汤,要多结合时代思考未来方向。而私以为,坚守初心与顺应时代并非对立不可调和,不妨于路上且行且听,吟啸徐行,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时代,同时守护好初心。
顺应时代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纪,每个人都无可选择地被信息洪流裹挟,日新月异的科技,层见叠出的热点,不顺应、不符合或难以适应时代的事物,被淘汰或是遗忘便是难以逃脱的宿命。而那些呼应时代需求的,才得以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我们看到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为人们称道,故宫文创产品受年轻人热捧,《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一阵又一阵古诗热潮……传统、文化如此,个体亦如此。然而,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互联网、金融、会计等专业受考生与家长热捧,而考古、农学、历史等却仿佛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为人弃置一旁。当湖南女生钟芳蓉因高分选择北大考古专业而登上热搜,我们是该欣喜,还是反思?
《诗经》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人不是没有美好的初心,但能到达终点的却鲜有人在。斯言不谬,曾经想成为作家、科学家的他们,最终成了林语堂笔下“被社会捏成一个形状的成年人”,他们精致而市侩,是行业精英,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只是在寂寥的夜晚,再没有那颗闪烁着清辉的初心照在他们的夜空上方。他们有的,只是时代馈赠的霓虹灯、汽车灯与无垠的空虚。
时代带来光怪陆离与机遇,时代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我们不妨多听听他人的忠告。恰如人民日报社副总编卢新宁在北大毕业典礼上所说:“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即将踏入大学的我们,坚守初心并不意味着与时代对抗,重踏莎翁所言“充满声音而空无一物”的世界。让初心在时代绽放,才是我们应有之姿。
于时代之呼声,我们不妨且行且听;于内心的呼喊,我们何妨吟啸徐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神舟十三号飞船成功发射,三人乘组开启了6个月的太空生活。18年前,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冲破地心引力,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18年的时间里,中国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了,这次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一起向未来”,它彰显了奥运会团结世人克服挑战、共创人类的未来的力量;体现了团结和集体的力量
不负韶华,超越自我蓝天、白云,池塘边的杨柳依依,伴着夏日蝉鸣,我们面对赤阳,难熬于军训的苦与累。这是现实的情景,跟想象似乎不同,原以为高中军训会像初中时的军训,大家坚持不了,就会
匠心金宝最近有点烦。作为方圆十里唯一的木匠,金宝自大小起就跟着师傅学木工。师傅一直叮嘱他:“咱做木工的,来不得半点假,就和这木头一个样,一空,它就得折。”金宝每次听师傅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