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1)有人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以规矩为边界;也有人说,顺着人的天性发展,人才能成长得更健康。
请以“规矩与天性”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范文:
规矩与天性
我国自古就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说法,荀子更提出人性之恶必要隆礼重法的规矩才能修正。然而,陶渊明却又在《归去来兮辞》的序文中写下“任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那么如何平衡这对立的两者呢?其实,它们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有了规矩的指引,天性方能弃恶扬善;矩矩顺应了天性,才能待到理想的收效。
规矩,原是衡量时尺度的工具,是它为原初的天性规范了形状,划出了边界和底线。没有规矩的约束,人性的发展就失去了方向,从而失去了优化的空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言极是;而天性亦不可忽略,有方向,还得有活力,有动力,这便要求规矩的界定不能泯灭天性。《发条橙》中为帮助不良少年制定的规矩,强制其向善,却违背了天性。少年不能理解和认同社会为之规定的“善”,在被改造的过程中,如同行尸走肉。这让规矩的初衷——“化人向善”失去了意义。
其实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到,制定规矩和顺应天性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让每个个体更健康地成长,让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只有让规矩代表的外力和天性代表的内力合而为一,才能让我们的路走得更长远,更开阔,更和谐,更快乐,适应时世的需求和共同的利益。
试看理学的发展,便是规矩与天性和谐共存的典范。原来的程朱理学,是在道学的虚无,佛家的空幻中为人心立下了规矩,三纲五常,理是万物的本源,从此人们不再迷茫寻觅,而是格物致知,克已复礼,运用心中的标尺衡量社会的发展,创造了和谐的治世。然而当规矩开始僵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准绳迫害了天性的自由,将妇女绑在贞洁牌坊之上,将士子浸在僵死的教条之中,程朱理学走向了对人性的禁锢。而陆王心学提出的“理在心中”“致良知”,则是回归天性,顺应性情的自然发展,为历史的车轮加以崭新的驱力。我们可以看到,规矩与天性一体两面,共同服务于人们追寻理想、实现自我的目标。
当今社会,人类上天入地,开始开拓虚拟世界,生存空间空前拓展,思想解放的进程也放大了人们的天性。各种可能性相互碰撞,新旧并存。今天更需要规矩的约束,也更需要天性的发展。唯愿共同体中,天性依托规矩更好地绽放光茫,规矩为天性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唯念谨守规矩引天性,顺应天性守本心,愿青年其勉!
人生如画在众多的画作中,我欣赏过梵高创作出来的那悠然而深沉的星空;也见到过达芬奇画的那神秘的蒙娜丽莎;曾赞叹过齐白石画的那栩栩如生的虾子。我只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以前在
材料一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材料二 要为活着找到充分的理由。——史铁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当今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1988年,诺贝尔奖得主,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曾说:人类想要继续生存下
告别告别不仅仅是灞桥折柳、长亭送别。告别是一段岁月替代另一段岁月,告别是一个季节更迭着另一个季节,告别是今天送走了昨天。告别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事情,以一种势不可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