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节日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
今天适逢端午节,就端午文化,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参与《非遗文化》杂志社主办的“新时代·新文化”主题论坛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
就是那一缕馨香
如果说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种味道的话,那端午的味道应该就是艾草的馨香。炎炎夏日,瘟疫多发,古人会在门前挂艾叶等植物来驱毒,这一习俗流传至今。紧贴着大地生存的中国人会非常认真对待大自然的春秋代序,寒暑往来。用春节隆重欢迎春天,用清明节虔诚感恩生命,用端午节细心对待仲夏,用中秋节精心庆祝丰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文化基因早已编织在中华民族的DNA序列里。
不管你来自何方,有着怎样的性情,从事何种职业,偏爱什么食物,只要闻到艾草的香味,心中总会生出一份甜蜜的乡愁,因为那味道来自遥远的儿时,里面还藏着妈妈和故乡的气息。艾草味里,所有的味道都会安静下来,这共有的情感体验会将不同的人群连缀起来,这便是文化的力量。诗人流沙河在《就是那一只蟋蟀》中写道:“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不管诗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蟋蟀的叫声,都觉得就是他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是《诗经》里的那一只,是《古诗十九首》里的那一只。同样,中国人也有中国人的鼻子,当闻到艾草的味道,我们便有了共同的语言。
这共同的语言中,有艾草的馨香,有故乡的清风,有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更有香草美人的书写者屈原高洁的灵魂。端午节不仅是祛除疫病的重要节日,也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重要节日,因此它也被称作“诗人节”。春秋代序的紧迫,受命不迁的执著,香草美人的浪漫,怀瑾握瑜的坚守……作为文化之河的源泉,两千年来一直滋养着中华民族的诗情和品性。人们驾龙舟寻觅他,包粽子纪念他。朝朝暮暮他行吟在泽畔,年年岁岁他复活在端阳。
中国为什么是中国?是因为五千年的文化,是因为蟋蟀声里的乡愁,是因为艾草叶里的馨香;是因为三月三的雅集,曲水流觞惠风和畅;五月五的龙舟,先贤之风山高水长;七月七的新月,女孩乞巧鹊桥相会;九月九的登高,大雁飞过菊花满头;是因为中秋的朗月除夕的岁火,还有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端午节为什么可以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那一缕馨香,融进了一个民族的血脉;因为那一片洁白,净化了一个民族的心河。因为任何一个新的时代,都不能没有历史的支撑;因为任何一种新的文化,都不能失去传统的根基。
适逢端午节,嗅嗅那艾草,啊,就是那一缕馨香……
先提炼出材料中的三个概念:“无用”、“有用”和“大用”。其一,可以分析“有用”与“无用”的辩证关系,同一件事物或一个人,有些人看来有用,有些人看来无用,或者在此时无用,在彼此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精致华美的睡袍,他感到非常开心。回家后他迫不及待地穿上睡袍,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要体验穿新衣的快乐。可是,很快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1)一个木匠带着孩子在雇主家干活,木匠干得满头大汗,于是把自己的衣服一件件脱掉。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孩子,生怕他热着,也把孩子的衣服一件件脱
图片中,有四个青少年(从发型和面相推知)在围绕“屈原是谁”这一话题在聊天。眼镜男孩(左一,估计是个电视迷,常看娱乐节目)兴奋地说:屈原是歌手,他唱过《离骚》;口水男孩(左二,应该是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