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小编收集完整了,快及时核对吧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 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 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千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 ( 3分) ( )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D.“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 )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C.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D.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刘喜秋香
秋高气爽,菊花飘香。
老伴已故一百零一天了。老刘半宿起来,打开灯,奋力地擦地擦窗抹完桌子后,赶快把白日才买回的两盆亮黄的菊花摆放在正厅最显眼的位置。今天,老刘胆量倍增,要冲出子女为他找老伴所设的所有包围圈,去老家把和他同岁的寡妇秋香妹子接来。
这个日期,是秋香暗示给他的。老伴烧“一•七”那天,闺女菊花很懂老刘的心思,开着车把她秋香姑接来。菊花牢记妈在家种地时,秋香姑和妈好的似亲姐妹,帮妈干活,帮妈伺候瘫痪在炕的奶奶。奶奶拿她当亲闺女待,家里有了好吃的,都给她送一份。
那天,秋香刚进门就看到了老刘那热辣辣的目光,尽围着他发射。在菊花的示意下,秋香把老刘拉到里间,掩上门,轻轻地给了他两捶,把菊花的意思变成了死命令:“嫂子没过百日,不准你胡来,城里像你这样的尽他妈出洋相,老伴去世没几天,就领个来家,还形影不离地到处瞎显摆,见了熟人,没说话,先咯咯咯地笑,丢死人了!”
秋香的捶暖温温的,把老刘一下子就捶到了中学时代。那时,秋香是四庄八屯的大美人,老刘是村里唯一一个高中生,状元哎。老刘上学,家里没有咸菜捎,秋香就把她家里的豆酱饼子烤得黄黄的香香的拿给他。老刘就痴乎乎地认为,秋香要和他好呢。在一个月圆的晚上,老刘把秋香约到村头上,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订婚要求,结果,秋香变着脸,气抖擞地该出手时就出手,狠巴巴地给了他两捶说:“你傻了?不成材料!我关心你,是叫你考上大学,成人才!我已定婚了。你就老老实实的吧!”这时,老刘就听到了杏花姐在草垛后“咯、咯、咯”的笑声,还说:“使劲捶!”也就是秋香的这两捶,把老刘捶得头脑清醒地进了大学,成了国家干部。
秋香对老刘有恩。老刘就山誓海盟:非秋香不娶,别说等一百天,就是等三百天也要等!秋香守了七年寡了,伺候偏瘫的婆婆(王婶),就是最贤慧的闺女也比不上。老刘想起秋香帮老伴伺候母亲的那些日日夜夜,今天,该是他大显身手帮秋香伺候王婶了。老刘决不含糊,在准备给王婶住的东卧室忙得汗流浃背,把才买的数字电视放到东墙边架好,把才买的可移动的高级便盆放到床边用专用布盖好,还有暖瓶、餐巾纸都各就各位。老刘有滋有味地忙着,就把孩子们给他制定的苛刻“婚姻法”抛到九霄云外了。
那是烧“七•七”那天,还是菊花去把她秋香姑请了来。两个儿和两个儿媳,很明白,像老刘这样高工资,伺候窝里拉窝里尿的老母亲辛苦了三年的有功之臣,是城里老寡妇们争抢的对像。
于是,烧完了“七•七”,家中浓云密布,在严肃、紧张的气氛中,由大儿宣布了老刘找老伴的四不准:不准打结婚证;不准找有病的;不准找熟人;不准找拖儿带女的。这四不准把老刘和秋香成婚的道一下堵死了。老刘火冒三丈,喘气的声音,活像气棒在打气。
秋香一看他那张苦瓜脸,赶快把他拽到里间里,狠狠地拧了他两下说:“您就照孩子们说的办吧!”
“那咱俩就不用结婚了?”
“这事我从未敢想过。我是不会来找难看出洋相的。我要在家好好伺候老人!”
“我要把王婶接来,和您一块儿伺候!”
“您是俺亲哥哥,千万千万别犟了!”
“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八点整!”
自鸣钟一报时,老刘慌了。他怕孩子们来了捣乱,他要先把生米做成熟饭,便急三火四地梳洗打扮了一番,一个七十岁的老头,楞是感觉年轻了十岁。
老刘快速提着给秋香买的高档羊毛衫,夹起提包,刚走到门口就被两个儿和两个儿媳堵了个正着。大儿伸开双臂挡着,嬉皮笑脸地说:“爸,您那儿也不能去!”
老刘怒火中烧,质问:“为啥?”
“您要给俺留条做人的道。”
“就是那四不?”
“那是告诉市里老寡妇的,让您清静省力少费口舌呢。”
老刘正莫名其妙,楼下欢快的汽车鸣笛声,给老刘送来了惊喜。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赶快往下跑。老刘从窗上一望,喜从天降,是菊花把她秋香姑和她王奶奶接来了。老刘立刻老泪纵横了。
厅内的菊花,鲜艳亮丽,好香,好香啊!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小说的开头“老刘要冲出子女所设的所有包围圈,去接秋香妹子来”,反衬出现在社会年轻人不理解老人,为老人的再娶设置层层障碍的现实。
B.小说中间插入“老刘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订婚要求”的情节,为后文“老刘迎娶秋香”的情节做铺垫,同时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耐人寻味。
C.小说中秋香贤惠、大方,菊花温柔、孝顺,这些人物和老刘一起构成小说的人物群,他们都有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小说要歌颂的对象。
D.小说通过富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老刘和秋香这两个人的形象,比如“尽他妈出洋相“到处瞎显摆”“吞吞吐吐地提出了订婚要求”等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5.作品中的老刘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6.作品为什么以“厅内的菊花,鲜艳亮丽,好香,好香啊!”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于1986年考入军艺文学系,比莫言低一届,他是师兄。当时,作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莫言已成为很多文学青年的偶像。记得1986年我从广州军区去军艺参加考试时,在食堂门口遇见本军区的作家雷铎,他介绍旁边一个胖胖的人说:“他就是莫言。”接着我们蹲在草坪旁吃饭,因为当时文学圈流行一种“凭感觉写小说”的说法,而莫言的作品正成为这种说法的例证。我就问:“什么是感觉?”他狡黠一笑,回答:“都是瞎扯的。”实际上,他对家乡高密生活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对莫言最熟悉的,是他的军艺同班同学,后成为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的朱向前。昨晚,我和朱向前在电话里聊了很久。“你知道莫言的笔名怎么来的吗?”“当时文学爱好者很多,但不少人是把文学当作名利的敲门砖,不去刻苦写作,而是到处清谈吹嘘。莫言虽然当时没有名气,但很看不惯这种风气,认为作家还是要靠作品吃饭,莫要靠嘴巴发声音。于是给自己起了这个笔名,正好也与真名管谟业音相仿。他的性格也是如此,平时很少说话。”
1984年秋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由著名作家、后任总政文化部长的徐怀中将军领衔,创建了文学系。莫言当时是总参下面一个学校的副连级教员。他报名参加了几轮考试,也获得了通过。但不知何故,他却没在规定的时间来军艺报到。按规定,他就不能录取了。看着他茫然无措的样子,系主任徐怀中把他叫去,问他写过什么东西?莫言忐忑地从包里摸出1982年发表在《莲池》上的小说《民间音乐》递过去。徐怀中看完,用异样的神情望着面前的年轻军官,说很好呀,报到吧!就这样,莫言这匹“千里马”,让“伯乐”徐怀中一眼相中,正式走上了文学道路。昨晚,我联系徐怀中,他正在广西休养,老部长对弟子的获奖表示祝贺,随后又淡然一笑说,我就不评了,现在应该让广大读者评说了。
朱向前说,开学时,全班先自我介绍。他们看到许多当时军队文学界大名鼎鼎的作家坐在面前,有李存葆、钱钢、李荃等等。数来数去,就他们俩是无名小卒。去饭堂的路上,他俩自然靠拢。朱问:“你写过什么?”“嘿,不值一提,我就是来瞎混的。你呢?”“我从福州军区来的,写过点小玩意。”
军艺的学员宿舍是四个人一间,在这种环境下,莫言无法安静地写作,于是就在文学系的梯形教室里写。每天晚上,同学们有的外出访亲探友,有的喝酒侃大山,有的看书,只有莫言,躲在教室里一写就写到凌晨两三点钟。当时不排除有人背后讥讽:这能成吗?但莫言很快就开始爆发了。从1985年开始,他陆续发表《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枯河》《红高粱》等。国内文学界到处在打听:谁是莫言?他是干什么的?当知道莫言是军艺文学系的学生时,许多杂志的编辑以及文学爱好者,都跑来狭窄的宿舍,找他约稿,探讨文学。他只得躲起来。1986年,著名作家张洁应邀来军艺上课,她说她刚从法国回来,外国的作家问她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她说:出现了莫言。
而朱向前则凭借同窗好友的关系,成为最早评论莫言作品的评论家。他从1986年开始评莫言,《天马行空——莫言小说评点》《在传统与现代的堤岸之间》成为莫言成名的“助推器”。《人民日报》在1986年12月首次评价莫言也是朱向前的文章《深情于他那方小小的邮票——莫言小说漫谈》。而最早预言莫言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也是朱向前,他在1990年任军艺文学系教授时,就在课堂上说,莫言的小说虽然是写中国农村,但深刻的人性刻画,生动的语言描绘,已超越国界。他将成为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如此大胆的预言,使他受到很多质疑。但近来,朱向前接到无数电话祝贺:“你的预言应验啦!”
(摘编自《中国日报》,作者张晓然,有改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莫言认为作家要靠作品吃饭,《民间音乐》《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枯河》《红高粱》等,就是他不靠嘴巴发声的表现。
B.莫言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与“伯乐”助力有关,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徐怀中、副院长朱向前就是“伯乐”。
C.莫言认为,如果有了一点小名声就浮躁起来,就会使自己坠入深渊,面对许多杂志编辑和文学爱好者约见,他只好躲起来。
D.这篇文本旨在告诉人们,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耐得住寂寞的意志和刻苦不懈的努力,离不开领导的提挈和同志们的帮助。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 )( )
A.莫言在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都是根据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感觉创作出来的,“都是瞎扯的”一句表现了莫言的谦虚态度。
B.莫言的真名叫管谟业,他取莫言为笔名,是为了讽刺那些把文学当作名利的敲门砖,不去刻苦写作、到处清谈吹嘘的人。
C.莫言刚到军艺,在大名鼎鼎的作家面前谦虚谨慎,心理自卑,“不值一提,我就是来瞎混的”一句就是这一心理的写照。
D.莫言在军艺刻苦写作,有时写到凌晨两三点钟,引来不少讥讽,直到《红高粱》等优秀作品发表后,这种讥讽才平息。
E.朱向前教授在1990年预言莫言将成为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这是对莫言创作精神和成果的莫大肯定。
9.莫言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0. 下列各句中加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①偭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⑧ D.②③⑤⑧
11.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声叹息而掩面哭泣啊,哀怜百姓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忧郁愁苦我失意潦倒啊,在这个时世只有我贫穷困苦。
C.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鸷鸟卓尔独立不能同群啊,都这样自古代直到如今。
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坚守清白而站直了死去啊,这本来就被古代圣贤所推重。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分)
(2)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5分)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4—15题。
君子于役① 《诗经》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②,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③?鸡栖于桀④,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⑤。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①役:服役。②埘(shí):在墙上凿涓修成的鸡窝。③佸(huó):相会。④桀:供鸡栖息的小木桩。⑤括:至,到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 这是一首很朴素的诗,以重叠章句的手法来推进情感的抒发。
B. 每章开头,都是男主人公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的内心独白。
C. 主人公带着叹息问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昵?
D. 本诗抒发了思妇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或劳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E. 本诗的末句写出了当时服役者生活条件的艰难。
15.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景物描写在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本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诗经 氓》中女子对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表达不满的两句是: , 。
(2) “ , ”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句子是 ,池鱼思故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
第一是 ,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 的戏子。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第二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 。( )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顶多就是一个只能远观而不能近赏的影视布景而已。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
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种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 ,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囫囵吞枣 格格不入 瞠目结舌 拔葵去织
B. 生吞活剥 针锋相对 瞠目结舌 革职问拿
C. 生吞活剥 格格不入 目瞪口呆 革职问拿
D. 囫囵吞枣 针锋相对 目瞪口呆 拔葵去织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 也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
B. 你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也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
C. 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传统的工艺也无法还原。
D. 传统的工艺你无法还原,原来的建材也不可能使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上海当年的裁缝们引进了满足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B.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C.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试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D.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足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8分)
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① ② ③ ④ 。
2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分)
王羲之生活的时代, ① ,但简牍依然通用,所以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也因之包含着不同的书写习惯。他既保留了简牍的某些写法,又利用当时已经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的纸张特征,将其书法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② :唐代及以后的书法学习者,均以王羲之为正宗;直至今日,王羲之的书法范本也广为流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① 。
②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1.(3分)D 【解析】“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是魏晋风度的体现,不是原因。
2.(3分)B 【解析】 当时的文人能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中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觉醒。
3.(3分)A 【解析】 钟嵘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着眼于艺术,推导不出钟嵘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的结论。
4. (3分)D 【解析】 A“反衬出现在社会年轻人不理解老人,为老人的再娶设置层层障碍的现实”错误。B“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耐人寻味”错误,不是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是使小说的情节丰富。C秋香“大方”,菊花“温柔”,文中没有依据。
5. (5分)示例:①知恩图报,因感激秋香劝说自己考上大学,并帮助自己照顾母亲而决定要娶秋香;②热心肠、品格高尚,帮助秋香照顾王婶,固然有感恩的成分,但也不能排除热心肠和美好的品格;③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遵从“四不准”,但关键时刻仍然想去接秋香。
【解析】 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给4分,答出三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 (6分)答:示例:①通过室内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和谐的氛围。②菊花、香,照应全文的主要人物——菊花、秋香,小说的结尾以花喻人,用菊花暗示人物的高尚品质。③小说以室内的布置结尾,并且用“好香”,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升华主旨。④结构上照应文章的开头。
【解析】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7. (3分)C 【解析】 “如果……就会使自己坠入深渊”理解不当,原文的意思是就会使自己已有的成就荡然而失。
8. (4分)A E 【解析】 B“是为了讽刺那些把文学当作名利的敲门砖,不去刻苦写作,到处清谈吹嘘的人”牵强附会。莫言取其笔名的用意为倡导“靠作品吃饭,莫要靠嘴巴发声音”的创作风气。C这句话表现了莫言的谦虚态度,不能表现其自卑心理。D“直到《红高粱》等优秀作品发表后,这种讥讽才平息”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2分。
9. (5分) 示例:①凭着对社会生活的感觉写小说。②少说空话,潜心写作。③伯乐推荐(或“前总政文化部长徐怀中将军提挈”)。④同行(或“同窗好友”)鼎力助推。
【解析】 5分,答出一个要点给1分,答出两个要点给3分,答出三个要点给4分,答出四个要点给5分。如有其他说法,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0.(3分)C 【解析】 ①“规矩”古今义都用来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④“反顾”古今义都指回头看。⑤“缤纷”古今义都指繁多而凌乱。⑧“清白”古今义都指纯洁,没有污点。②“穷困”,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③“方圜”,古义:通“方圆”,方和圆,方枘和圆凿;今义:周围,周围的长度。⑥“固然”,古义:就是这样;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⑦“流亡”,古义:随风飘泊;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11.(3分)A【解析】:A项“民生”也可释为“人生”。B项“穷困”与上句“侘傺”(失意潦倒)照应,故知不能释为“经济上的贫穷”,当理解是“政治上的不得志”。C项“鸷”和“鸟”并列,是一个并列词组,不能将“鸷鸟”看成是一个词。D“死直”是“为直而死”,“直”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死”一般动词活用为为动用法。
12. (3分) A【解析】 B.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C. 四大文化名人是屈原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法国文学家拉伯雷。D.“楚辞”一个含义是指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发源于楚地的歌谣,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种文学样式,不能说是屈原创制的;另一个含义是指刘向辑录的作品集,主要作品是屈原的,但还有宋玉等人的作品,所以不能说是屈原的作品集。
13. (10分)翻译:(1)(5分)既然因为我用香蕙做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给我加上罪名。这本是我心中崇尚的美德啊,即使为此死多次我也不后悔。
(得分点:“以”,因为;1分。“替”贬黜;1分。“申”,重复,加上;1分。“善”,崇尚;1分。语意1分。)
(2) (5分)(我)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
(得分点:“高”“长”,名动,加高,加长;2分。“余冠之岌岌”“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的正确翻译;2分。“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1分)
14. BE(5分)
15. (6分)同意。黄昏是思念人最恰切的时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写漂泊异乡的游子被黄昏牵动了思家之情。山村黄昏之景可入诗的很多,诗人只写了进入思妇视野中最能触动她心弦的几样景物:栖于埘的鸡儿,幽冥的黄昏,归圈的牛羊。这是经过思妇感情过滤后所突现的景物,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感情的折光反映。这些景物突出了一个“归”字,使她产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于是,诗人借景物之助,把人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一点“等待”突现出来了。
16.(5分)(1)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2)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3)羁鸟恋旧林
17. (3分)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格格不入”,指有抵触、不投合。“针锋相对”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的对立。语境是说简单复制的汉服与日常生活不协调,应用“格格不入”,故排除BD两项。“革职拿问”指革除职务,逮捕问罪。“拔葵去织”指为官清廉,不与民争利。根据文意第四空应选革职拿问,排除A项。
18. (3分)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B项,按照事理逻辑应该先说“建材”再说工艺。C项,这句话是承接前面“浙江某商人……”而来的,陈述的主体是人,所以应该以“你”为主语,而“传统的工艺也无法还原”的主语是“传统的工艺”。D项,陈述的主体与前文不一致。
19. (3分)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测试”与“尺寸”不搭配,应改为“测量”。二是结构混乱,“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的主语,并非“当年的上海裁缝们”,而是“当年的上海裁缝们……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故应在前面补出主语“这”。
20. (8分 每空2分)①高台基、大屋顶;②空间组合灵活,方式自由;③构件追求艺术美观;④用油漆作防腐处理;
【解析】①谈的是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防潮防雨的特点;②谈的是中国古代木构房屋内部空间组合的特点;③谈的是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各种构件的艺术性,即在实用性上追求艺术美观;④这里谈的是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防腐处理。
21. (3分)①虽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②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解析】本语段论述的是王羲之时代的书写材料.①处根据“但简牍依然通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也因之包含着不同的书写习惯”,表明转折,这突出前者是说明纸张为书写的主要材料;②处从后文的书法学习以及书法范本广为流传等可知,应填写“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之类的内容。
22. (60分)【分析】材料表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阅读方式的多元化,可以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还可以阅读纸质书本;二是阅读内容的丰富;三是阅读的重要作用,获得新知,开阔眼界。材料要求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自己的青春阅读。青年的阅读方式是多元化的,阅读内容是丰富的。所以文章讨论的范围可以是阅读方式的利弊、阅读内容对成长的作用等。立意可以有:①青春阅读我做主(或我对青春阅读的看法或我的青春阅读故事)。②电子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利弊谈(或不能丢掉传统纸质阅读或快餐式阅读弊大于利)。③青春阅读如何做(精读与泛读、熟读与速读的关系)。④做一个快乐阅读的青年人(好读书,读好书,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重要方式)等。
小编收集了静海一中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一语文12月考试答案解析,请注意查看哦静海一中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一语文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试卷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
哈六中2021届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12-20 08:30:52哈六中2021届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小编收集的详细完整了,快及时核对吧哈六中2021届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吟诵,惜之
2018~2019衡水志华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8-11-29 17:10:58衡水的志华实验中学的高一语文上学期考试试卷答案小编已经收集整理好了,做完了的可以来看看哦,看看自己哪里丢分了?为什么丢分吧!2018~2019衡水志华实验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