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这种探索结果也就是前人经验的总结。目前,人们主要通过书本、互联网和数据库等多种载体学习有关宇宙万物的知识。而苏轼在《石钟山记》里发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感慨。那么,获取知识的路径一定也是“目见耳闻”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解析:
本题立足于考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考查对问题的思辨能力。材料中指出获取知识的主要路径,即书本、互联网
和数据库,这些知识都是前人的经验,后人的学习都是间接的路径。当然,学习知识最好的路径还是学习者自己的“目见耳闻”,可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目见耳闻”,所以,只有接受前人探索的结果。接受前人的探索地结果不等于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还要经过自己的辨别与思考。
立意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目见耳闻”上,“目见耳闻”即通过自己的眼见耳闻学习并积累知识。
范文:
目见耳闻与格物致知
苏轼于《石钟山记》中所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之问,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获取知识之径。诚然,目见耳闻是知识的重要来源,然而知识的获取,绝非仅囿于“目见耳闻”这一途。
目见耳闻,是知识获取的基石。亲至庐山,方能目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山势,从而对自然之鬼斧神工有直观认知;亲耳听闻那“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琵琶妙音,才可真切体会音乐的魅力与情感的交融。古往今来,无数贤能雅士在目见耳闻中积累学识,司马迁壮游山河,方有《史记》中对各地风土人情、历史遗迹的精准描摹;郦道元亲履山川,才成就《水经注》对水系风貌的详尽记载。目见耳闻,让我们得以触摸世界的真实纹理,感受事物的表象特征,为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素材,是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引领我们踏入知识的广袤天地。
然而,若仅依赖目见耳闻,知识的疆域将变得狭隘逼仄。在科技昌明之今日,宇宙之浩瀚,微观世界之精妙,诸多知识已远超目力所及、耳力所闻之范畴。且看量子力学中那神秘莫测的“薛定谔的猫”,在宏观世界的经验与感知下难以理解;再如黑洞理论,其深邃内涵无法凭借简单的目见耳闻去把握。若一味执着于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人类恐将在知识的进阶之途举步维艰,被囚于感官的有限牢笼,无法突破表象,触及深层次的真理之光。
故而,在目见耳闻之外,我们需凭借理性思考与逻辑推断为知识的羽翼添力。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现象出发,凭借深刻的理性思索,探究出万有引力定律,突破了感官观察的局限,揭示出隐藏在自然背后的普遍规律;爱因斯坦凭借天马行空却又严谨缜密的思维实验,提出相对论,重塑了人类对时空的认知架构。理性思维宛如一座桥梁,使我们能够跨越目见耳闻的浅滩,抵达未知知识的彼岸;又似一盏明灯,照亮了被感官迷雾遮蔽的真理之路,让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征程中,得以突破表象的迷障,挖掘事物的内在本质,构建更为深邃、完备的知识大厦。
同时,间接经验亦是知识获取的重要通途。我们无法人人皆如徐霞客般遍访名山大川,但通过阅读《徐霞客游记》,能领略各地的绮丽风光与地质奇观;无法亲历历史的风云变幻,但凭借研读史书典籍,能知晓王朝的兴衰更替、人物的荣辱沉浮。书本知识、他人的研究成果与经验传承,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知识的视野,让我们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瞭望更为广袤的知识原野,使知识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可能,如点点繁星汇聚,勾勒出人类智慧的浩瀚星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实践可深化知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间接经验能拓宽视野。知识获取之路,应是目见耳闻、理性思考、间接经验有机融合的康庄大道。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智慧的苍穹下自由翱翔,不断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向着真理的熠熠光辉奋勇前行,书写属于人类探索求知的壮丽华章。
我们更应突破自身的局限性,还是接受自身的局限性?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思考。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审题:1.主要概念局限性:原指事物或概念在范围、能力、条
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材料作文800字 2024-12-25 18:30: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林语堂曾说“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杨绛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晒读书照片材料作文800字 关于晒读书照片的材料作文800字 2024-12-25 11:27:3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高三学生小明热爱读书。王佐良在《上图书馆》中回顾上图书馆的几段经历,让小明感受到了读书的奇趣及人类创造知识的伟大,而黑塞的《读书:目的
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材料作文800字 2024-12-25 11:09: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冯骥才曾言“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吹不走一只蝴蝶,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而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