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漫画的分析既要包含图片里的文字和图画等要素,也要理解它背后的寓意,让孩子们在思维上提升到哲理的高度。
图中一个小男孩,左手按住“爱护小树苗”的牌子,右手拿着开水去浇灌,这并不利于小树苗的生长,因此在分析中,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把可以类比的现象当论点。比如“好心办坏事”、“做事的方法”、“教育中的溺爱”。应该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侧重讲三个方面的哲理:1.认识与实践,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行动;2.尊重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把事情办好;3.现象与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谨防打着“爱”的幌子干着“害”的勾当。
范文:
莫以爱护之名而害之,勿让行善之心而流之
以爱护树木之名,却以热汤沃濯,至木枯,使树毁。若实以行善之心护之,则需寻正解之路;若反奉爱护之名害之,愧于本心,及时停手,迷途知返,归于正道。
善则行正路以护之。纵观古今,以行善之心而铸大错者皆有,以悲悯之怀而害己者亦不乏。种树之途,顺其天性,则果繁而木茂;忧之太勤。则叶落而枝败。行善需以正确之行,昔日渔夫授人以渔而非鱼,是增其能而断其惰也;记往昔姜生弃重耳于国外者,是为迫其成大业也。以正路而善者,皆有所成;而仅以善心行者,皆为其败。君不见十常侍媚上,太后宠之,致使其对天下一无所知,终使大汉分崩离析;君不见魏征敢言敢谏,长孙皇后善言善谏,使唐太宗行于正路,江山稳固。二者功业成败相反,何也?亦心同而路不同耳。
奉而害者为耻,以爱护之名行不义之举,以向上之心行向下之为,亦如社会之毒,国家之蛀。名羊而卖狗肉者遭唾弃,其为不实也;更有以善名行恶举,让人不耻。封建于权的贪念背信弃义,丹书铁契未锈而刘邦屠刀已落,致使人心背离,至今自由之国度。太平军以替天行道之名反抗,却不为民,反甚掠夺民脂民膏,不得民心,终为溃散;反观李闯王言行一致,军纪严明,虽功亏一笼,却仍不失民族风气,自长江黄河之域起我中华,仁义礼信入我民族血脉,名正而行不端,言顺而为不义者,必引攻伐,自取灭亡之道。以热汤沃苗,孰其不知其伤?亦故使其亡耳。今至于吾,言必行,行必果,沿我中华传承,弘我仁义精神,铸吾民族脊梁。
反观现在,以爱之名溺子者不在少数,以国之名坑蒙拐骗者亦不乏,如其华赢者卷民之财行不信之举,其罪首今仍道遥法外;以铺其路,发其未来灭其性者比比皆是。此为仍需奋斗之时代,此为仍需拼搏之时代,吾辈青年亦当此,言必行,行必稳。可知写下“锄禾日当午”者为剥削百姓之人?可知“让梨”之孔融为不孝之人?吾辈青年之路应行,国富民安任重道远。
观古今,通其意,既有行善之心便行真善之举;既奉爱护之名便尽应有之义。以出世之心做人,以入世之心做事,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人本无圣,仁德而铸就其义。以善行真善,奉护尽真义,方为吾辈青车立足社会之基,强国之本。
“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一次座谈会上大家围绕着这话题一话题展开了讨论。一位同学说:“班上流行给别人取绰号,但我并不喜欢别人给我取的绰号,我希望大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一个作家在青藏高原旅游时,思考一个问题:从青藏高原流下来的河流成千上万条,为什么大多数流着流着就不见了,只有长江和黄河等最终形成了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写作任务。“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庄子的“智”,每一种,每一类都给我们无尽的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正逢大学毕业季,中国某些高校毕业生摒弃西方的毕业服,设计出中式毕业服,以我国传统进士服和状元帽出镜,温文儒雅,高贵与文雅并存。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