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女士的邻居张某年老,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王女士经常帮其做一些家务,但有一天在帮其做午饭时不慎失火,烧毁了部分家具。张某的儿子赶回家后,以王女士过失侵害他人权益为由将其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五千元。事情传开以后,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有人批评张某的儿子只重利益,不看人情,认为他不应该将王女士告上法庭;有人则认为现在是法治社会,遇事时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十分正当;也有人说,法院应斟酌法律和人情,作出合乎世道人心的判决。
时代青年报社针对这一事件,正在举办以“情与法”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向报社投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署名一律为“董平”。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针对“王女士帮邻居做饭导致失火被索要赔偿”这一事件,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理性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本题不仅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考查其的价值判断,引导青年一代思考怎样权衡“情与法”的关系。试题在培养考生思辨能力,提高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很好地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引导考生深入思考“情与法”的关系,在倡导社会公平正义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切题立意:
1.情法兼顾,公平正义。
2.犯错需赔偿,善心应弘扬。
3.依法护权益,酌情判赔偿。
4.依法维权,酌情处理。
范文:
惩错更扬善,依法亦顾情
王女士帮邻居做饭,不慎失火,给造成邻居经济损失,邻居的儿子要求赔偿,于法无可厚非。但我们要求赔偿的同时要考虑王女士的目的正义,肯定王女士的善举,不能让善心蒙尘。惩错更需扬善,提倡法治也要兼顾人情,这才是真正的公平正义。
法高于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规则意识。
尽管王女士主观上是善意帮助邻居老人,但确实是由于自己不慎,造成了他人的经济损失。好心没办成好事,帮忙帮成倒忙,法律理应支持张先生儿子的合法合理诉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目的正义就无视有害结果。“虽然我不赞同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法治最让人敬畏的不单是捍卫受害者的正当权益,也捍卫那些作恶者的合法权益。法治的核心就是筑牢遵纪守法的理念,让人人都知法守法,牢树规则意识,敬畏法律神圣,社会才能和谐,家国才能平安。
法外亦有情,执法有温度,才能真正彰显公平正义。
在该事件中,仅看到王女士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求王女士赔偿,不肯定王女士的善心和她的付出,会带来负面的社会效应,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曾经的“扶不扶”考验我们社会的道德机制,引发我们对信任危机的思考,但本质上还是由于我们法治的不健全。当我们用法制做到让英雄流血流汗不流泪,才能让更多心存善念的人,敢于行善。法律是实质是惩恶扬善,惩恶是底线,扬善是追求。让人民无后顾之忧的行善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终极目标。只惩恶,不扬善,不是全面的公平正义。
依法护权益,酌情谈赔偿,兼顾法与情,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从法理上支持张先生的赔偿诉求,但我们也考虑王女士的主观善意和已有的付出,对造成的损失主观恶意小,实质后果不严重,主张在法官的协调下,权衡王女士付出的价值和她造成的经济损失,再决定赔付问题,体现法治和道德的公平,这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王女士经常帮邻居做饭,仅一次失误,就索要赔偿,会伤害她尊老爱幼、扶助弱小、睦邻友好之心。我们在法制范围内调查取证,依据王女士帮助做家务的时间,结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以及保姆或者小时工的行业服务标准,对王女士的善行做出公平合理的估价,来与造成的经济损失相权衡,让张先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也王女士的善行也得到弘扬。
法律无情,人有情。社会主义法治,要做到惩恶更扬善,依法也顾情,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
与书窗之月同行我以为,书与月乃人生之一大伴侣。待月明星耀之时,掬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岂非满口余香而满心清凉?我且不说如今官场黑暗社会动荡——无经历不能妄言;也不说人心不善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材料作文800字 关于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材料作文800字 2022-04-11 09:19:3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语出《庄子·内篇·人间世》,意为事物开始时简小,将要完成时必定宏大。1956年2月,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
网络围观现象作文800字 关于网络围观现象的作文800字 2022-04-11 09:17:50作文原题:在网络舆论场中,每逢公共事件发生,比如丰县八孩女受虐、俄乌战局、“3·21”东航空难,总会有一大群人线上聚集,进行激烈辩论,有时还作各种假想、推定,甚至深度介入。面对
我的强国梦主题作文800字 关于我的强国梦的主题作文800字 2022-04-11 08:52:18强国复兴有我强国有我,逆风而行回首过去,曾经落后的中国被外国人烧杀抢掠,那“东亚病夫”的辱骂声依旧回荡在耳边;那炮火连天的战事一刻也不曾停息;那中华人民不甘的心情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