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中学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小编收集完整啦,请注意核对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在中国,葫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葫芦种子,而《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诗句记载。不仅国内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而且基于中国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国外的葫芦专家也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如德国的吴森吉著有《葫芦在中国文化上的用途》一文,日本的小南一郎、田分直一分别写出关于中国葫芦神话的《壶中的宇宙》与《祭壶村——台湾民俗志》等文章。中国的传统葫芦文化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另外,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国的葫芦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存量大,主要包括葫芦栽培、剪纸、雕刻等领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设计师、画家、民俗学家、收藏家等葫芦文化方面的专家。中国葫芦原料的质量与工艺造型技术享誉海外,其文化产品的营销基础较好。
(摘编自扈庆学《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光明日报》2018年7月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葫芦”成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与它的谐音“福禄”的吉祥之意有关。
B.葫芦从外到里体现出“和”“同”“容”的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C.葫芦源自非洲,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D.中国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德国、日本等国的专家也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首句即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起到了承接首段的作用,通过采撷文学作品而用例证法进行论证。
B.作者举出《罗摩衍那》和《金鹰》,或引用或概述,目的是印证中印两国人民对葫芦有着“多子多孙”的共识。
C.第三段阐述民间交流引起了人们重视葫芦文化,导致葫芦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共通性”。
D.第四段援引文物和文献,证实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它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人们对葫芦的谐音和实际形态等认识来看,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事物怀有热爱之情。
B.中国和一些国家在葫芦文化审美习惯上存在共识,这给人的启示是,只有求同存异,才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C.在中亚、阿拉伯等国有葫芦制作的一些工艺品,葫芦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文化载体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D.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有基础,下一步就是要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的质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节气之美
张金凤
翻开农历,那古老厚重的历史经卷中,二十四节气如椽如柱,如时光的纬编,岁月的链扣,莹莹烁烁,璀璨无比。它们或如窈窕淑女,卓然而立,倩影芬芳,或如洒脱儒生,羽扇纶巾,经纶满腹,述说天道与地脉的关联,引导大地上的生长与收获,生存与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它是一本历书,从天演而来,从太阳俯瞰万物的目光中提炼出秘笈,为地气所用,为物候贴上标签,由此,天人合一,万物欣欣向荣,大地井然有序;它承载着稻香谷黄,引导着蛙鸣蝉唱,它演示着叶落花黄,沉淀出蜜甜酒香,它浸润着淳朴农人的丰收之梦,也润泽着知性文人的跳跃诗行。它是民间的也是庙堂的。民间的渔樵耕织依附着它,各类习俗节日依附着它;宫廷的礼俗小景依附着它,浩荡的祈天祭地仪式依附着它。它是刚正的也是婉约的。它是一柄无形的长剑,该扶持的扶持,该催生的催生,该挑破的挑破,该斩杀的斩杀;它又如慈母育婴,手掌绵柔,语重心长,百千呵护,仔细叮咛,惠暖稼禾,慈收百果。
节气的风兀自在乡野吹拂了亿万年,农人拾起一粒粒零散的珍珠藏在各自的袖间,直到公元前104年,节气的光辉才被《太初历》播撒,从此,二十四节气正式成为历法,成为人们可以实实在在依附的烟火日子的坐标。
沿着节气行走,我们寻根到太初,被一缕源头的风唤醒本真;沿着节气行走,我们陪着二十四位亲人,走过四季轮回,明晓大地的循环;沿着节气行走,从那镌刻在天地间的古书上读懂乾坤:太阳的源头垂爱,在植物上落脚,最后,收束在农人的锄头上;沿着节气行走,从节气里寻到大自然的规律和秘密,用这把金钥匙打开农耕岁月的宏大史书。
节气是实用的,大地袒露着顺应节气而蓬勃或凋敝,谷仓张开着等待节气来填满粮食;节气是浪漫的,谚语音韵婉转,仄起平收,是一首首民间的诗歌,在传唱中将节气的美和功用传递;节气是智慧的,它天道的规律,被人类发现和合理使用。节气是柴米饱满琼浆溢芳,滋润着绵长而实在的日子;节气是芬芳的花朵,被人们过成节日,装扮着有梦的日子;节气是细密的针脚,将天、地、人这最伟大的三子结合在一起;节气是一把戒尺,严格约束着农事和人们的活动,成为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节气是流香的宴,节气是酣醇的酒;节气是平平仄仄的诗行在大地上蓬勃生长,随着季风四野吟诵;节气是严肃刚正的史记,在炎黄族谱的血脉中传承。
承天而来的节气与地相合,是一部民间的《诗经》。从民谣、谚语到诗词文赋,文人们被节气的风吹出万千感慨,饱蘸时令的墨迹,采撷节气的珍珠,描摹丹青,赋诗成诵。“清明高梁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从民间采撷并传承来的这些经典,口口传诵,齿颊生香。大地上劳作的农人,感恩节气,节气就像一粒粒珍珠,被风串起,被时光串起,照亮在农人的心头,温暖在农人的心窝。他们像呼唤自家的小儿女一样呼唤着节气,他们喊小雪的时候,内心飘荡着旖旎的诗行;他们说小满的时候,嗅觉里都是麦子灌浆的清香;他们讲到白露,眼睛清澈,内心澄明;他们说到清明,拂堤杨柳已经先于脱口而出的音节而婀娜生烟。
终而复始,循环不涸,节气的河流奔涌在华夏儿女的血管里,演化成遗传基因。现代文明不管如何汹涌,都无法淹没古历的光辉,仍旧有那么多人执著地沿用“初一静思,十五拜月”的习俗,乡村的集市仍旧沿袭着农历里“逢五排十”的集聚规则。农历是中国人的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乡愁与情怀。每个中国人所骄傲的是,他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融合成一体,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仅仅是一个标签,农历里的文化才是内核。
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旖旎之美,它是一把折扇,竹骨纱面,掩映着一折一折的流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韵律之美,每一个节气都是一首民间小调,悠远轻快喜庆淡薄,四季交替炎凉对接,世间更迭,年轮往复,斗转星移里,蕴气象万千;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朴素之美,它是百姓的烟火日子,是北雁南飞春红秋黄的规律,是祖宗藏在光阴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遗产;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智慧之美,农谚是节气的注解,是哲学在民间的变身,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上都带有节气的芬芳;走在节气里,你的血脉更蓬勃,你的骨头更坚硬,你的气节更昂扬,你的民族、你的基因、你的灿烂历史,被节气披上了一身灿烂的霞光。
(选自《人民日报》2 018年3月28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较长篇幅写二十四节气和农历之间的关系,从《太初历》开始,二十四节气就正式成为历法。
B.作者善用修辞,如“它是一柄无形的长剑……该斩杀的斩杀”这句,既运用了比喻,也运用了排比。
C.本文语言充满诗意,作者先关联起“天道”和“地脉”,然后关联起“人间”,行文逻辑较为清晰。
D.文章以“节气之美”为标题,只写节气美在实用,人们根据节气终而复始的运行进行生产生活。
5.第段引用关于节气的口口传诵的语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结尾说“你的民族、你的基因、你的灿烂历史,被节气披上了一身灿烂的霞光”,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具体含义。(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的概念早在1978年就由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琼·斯潘思提出,最近几年这一经济现象开始流行,主要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筹集资金。
(摘编自曾响铃《“共享经济”改变了什么》,《大众日报》2015年7月22日)
材料二: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借助互联网手段,满足迥异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不难看出,创新的不只是交易方式、交易对象,更是共享的价值理念。因而,同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共享经济带有天然的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蕴藏由此而生的风险。有调查指出,约39.9%的受访者对拼车服务的安全有所顾虑;在私厨服务领域,69.1%的受访者表示不相信陌生人。信任和理解,已经成为共享经济成长过程难以回避的命题。单车的乱停乱放,让中国再一次成为“自行车王国”;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利益纷争,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上演;知识的分享,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等。共享经济的发展,给治理带来了更多的难题。
(摘编自盛玉雷《共享经济如何优雅走向明天》,《人民日报》2017年1月19日)
材料三:
图1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重点领域市场交易额增速2019年高考
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主要领域融资额
(摘编自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共享经济:从起步期向成长期加速转型——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光明日报》2018年3月29日)材料四: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的经济亮点。以共享住宿领域为例,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共享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目前我国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房源数量已达300万套,去年接待房客7600万人次。平台上的房东、管家、摄影师等服务者人数约为200万人,基本上每增加1个房东,就能带动2个兼职就业。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乡村民宿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之一。
(摘编自佘颖《共享经济需厘清行业底线》,《经济日报》2018年5月18日)材料五:
虽然欧盟多次强调对于共享经济要予以支持,但是现实情况中各地对共享经济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比如,伦敦对共享经济的包容程度就远高于其他地区。根据每日邮报的报道,英国拥有全球十分之一的共享经济业务,高于法国、西班牙和德国的总和。与英国不同,欧洲一些国家因为缺少适用于共享经济的监管条款,而抵制了共享经济的扩张。其中,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地的法院宣布,对Uber这类非专业司机驾驶服务的推广是违法的。此外,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地也已开始针对“共享住宿”收取税费。
(摘编自《共享经济治理:历史镜鉴与域外经验》,《国家治理周刊》总第137期2017年5月7日)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经济可以被理解为,个体借助机构、组织和政府等第三方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经验或筹集资金。
B.在本质上,共享经济能满足迥异的个性化需求,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未必创新交易方式、交易对象。
C.从交易额增速和融资额来看,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和房屋住宿位居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众多领域前三甲。
D.共享住宿以300万套房满足7600万人住,不仅盘活了现有房源,而且吸纳了管家、摄影师等人员就业。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由外国学者提出,但跟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最近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实践较为丰富。
B.共享经济比传统经济更具有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其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带有体验并及时改进的优势。
C.在2017年,医疗分享的融资额相对较小,但是其交易额的增速却较快,这显示出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D.共享经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在欧洲地区,英国共享经济业务领先于法国和德国。
9.对于我国发展共享经济,你认为应如何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挺,京兆万年人。父冲,仕隋为民部尚书。贞观初,王规数荐之,迁尚书右丞。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扶阳县男。太宗谓挺曰:“卿之任大夫,独朕意,左右无为卿地者!”挺曰:“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而在藩邸故僚上,愿后臣以劝立功者。”不听。
是时承隋大乱,风俗薄恶,人不知教。挺上疏。俄复为黄门侍郎,兼魏王泰府事。时泰有宠,太子多过失,帝密欲废立,语杜正伦,正伦以漏言贬。帝谓挺曰:“不忍复置卿于法。”改太常卿。
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及周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周言挺佷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帝将讨辽东,择主饷运者。周言挺才任粗使,帝谓然。挺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即诏河北列州皆取挺节度,许以便宜。帝亲解貂裘及中厩马赐之。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贮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帝不悦曰:“兵宁拙速,无工迟。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即诏繁畸令韦怀质驰按。怀质还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帝怒,遣将少监李道裕代之。敕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使白衣从。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善数者也,以他事系,投缳死。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岁余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韦挺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B.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C.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D.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部即户部,唐代因避讳李世民改称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天下土地、水利、钱谷、礼仪等。
B.粟即小米,也称“稷”,是中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可泛指粮食,古人用“社稷”代指国家。
C.六师,在周朝时指天子所统六军之师,后世泛指全部军队,跟《马嵬》中的“六军”意同。
D.白衣,指无功名的人,还可指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古时称未考名的人为白衣秀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挺出身官宦,受到皇帝重视。他的父亲做过隋朝的高官,唐太宗执意让他担任大夫之职,韦挺当即推却,但唐太宗仍坚持自己的意见。
B.韦挺文武双全,历任多种职务。他在朝中担任过尚书右丞、黄门侍郎等职,皇帝派他率军运粮,并诏令河北各州在军事上听从韦挺的调遣。
C.韦挺待人不礼,遭到同僚报复。他任御史大夫时,对监察御史马周很冷淡,等皇帝征求马周意见时,马周说他刚愎自用、只能胜任粗活。
D.韦挺运粮有略,不合皇帝心意。他认为运粮渠道堵塞,在严寒时节也无法行船,卸粮食并存储,但皇帝认为这将耽误征讨辽东,就惩处了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挺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
(2)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①俊游,铜驼巷陌②,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③夜饮鸣笳④。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⑤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板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金谷,指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②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夹着相对,后称铜驼陌。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④笳,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⑤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英”即梅花,“冰澌”意为冰冻融化,“东风”则指春风,点明冬去春来的时间节点。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15.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仁人志士常常怀着坚定的使命感,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 , ”两句,就指出了这一点。
(2)诗人常常借酒助兴,苏轼在《赤壁赋》中以“ ”一句表达酒能助兴而令人不禁歌唱起来,用“ ”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横着长矛饮酒作诗。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两句,表达自己被贬而与琵琶女有着相同的命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基于信息技术的推动,新型文艺样式不断涌现,数码艺术、闪客艺术、新媒体艺术等 ,艺术新观念与新概念也如过江之鲫,令人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新样式、新观念、新理论无不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网络文艺的跨介质创作与即时性互动已成常态。( ),向着渴求知识信息和心灵慰藉的人们飞翔,丰富着大众的文化选择,而大众也以 有的能动性参与到文艺生产传播中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为信息时代的极大丰富 时,“潘多拉魔盒”也随之被悄然打开。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啸而出,图像、声音、文字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永无止境:信息增长越快,欲望越是强烈。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速度与管理水准,却常常满足不了信息急剧增长的需求。于是,“秩序混乱”“交通阻塞”难以避免。在物质层面上,信息过载带来的是设备内存溢出或频繁死机;而在接受心理层面,信息过载使得信息接受者焦虑不安,无法冷静地搜索和取用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严重者甚至放弃自我判断,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此一来,信息过载成为获取有效信息的人们的一大障碍,也埋下了文艺生产传播的隐患。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信息过载成为获取有效信息的人们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B.信息过载成为获取有效信息的人们的一大障碍,文艺生产传播被埋下了隐患。
C.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D.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埋下了文艺生产传播的隐患。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图像、声音、文字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插上翅膀,B.图像、声音、文字仿佛插上翅膀,不受单一媒介限制C.图像、声音、文字不受单一媒介限制,仿佛插上翅膀D.图像、声音、文字插上翅膀,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蜂拥而至 应接不暇 空前绝后 笑逐颜开B.层出不穷 目不暇接 前所未有 欢呼雀跃
C.蜂拥而至 目不暇接 空前绝后 欢呼雀跃D.层出不穷 应接不暇 前所未有 笑逐颜开
20.下面是某大学举办迎新晚会通知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以及语气等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为了招呼大一新生,我校打算举办迎新晚会,校团委和校学生会牵手组织,经过精心走台,9月20日晚八点在学校万人体育场正式演出,恳请全体大一新生按时参加。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靖宇 袁隆平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美国《时代》周刊在2017年11月13日发售的杂志,除美国本土版外,封面都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上“中国赢了”(China Won)。据封面文章作者伊恩·布雷默介绍,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
2019年高考(105)湖北省重点中学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019年高考(105)湖北省重点中学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材料二:
以法国《世界报》、美国《时代周刊》和英国《卫报》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强势话语媒体,对十九大前后的中国接连做了密集度很高的报道。已有70年历史的德语世界老牌政论性杂志《明镜周刊》,于2017年11月11日推出了重量级的封面文章《醒来!》,对中国崛起的现状进行了多方位评述。
材料三: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改革开放前,人们缺吃少穿,而现在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好;改革开放前,人们不敢奢望养生,而现在讲营养讲养生;改革开放前,都在供销社买东西,现在都是网上买东西。
请根据以上两则或三则材料,并合理引用,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C(C项,“葫芦源自非洲”说法绝对,见原文第二段“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2.C(C项“倒因为果”,原文意思是,葫芦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具有“共通性”,有利于促进和加强民间交流。)
3.C(A项,扩大范围,“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事物”应改为“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某些事物”;B项,“只有……才”表示唯一条件,说法绝对;D项,“下一步就是要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原料的质量”于文无据。)
4.D(D项,“只写节气美在实用”错误,根据末段“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智慧之美,农谚是节气的注解,是哲学在民间的变身”,可知还有“智慧之美”,此外,前两段也写了“诗性之美”。)
5.①作为论据,使文章的观点充满说服力;②增添诗意,使文章的叙述充满诗意;③展示智慧,呈现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④前后照应,与第二段中“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照应,使上下文内容联系更加紧密。(对应的语句是“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根据语句所出现的具体段落位置,可以从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进行逐一思考,然后分别写出其具体作用或艺术效果。每点2分,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6.①节气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体现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自信。②节气蕴含着智慧,具有特定思维方式,成为了农人生产和生活的一种行为准则。③节气成为历法后,为地气所用,为物候贴上标签,在炎黄族谱的血脉中传承。(从“民族”“基因”“灿烂历史”三方面分析“霞光”的具体含义。意思接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
7.A(B项,“但未必创新交易方式、交易对象”错误,根据原文第二则材料中的“不难看出,创新的不只是交易方式、交易对象,更是共享的价值理念”,应改为“至少要创新交易方式、交易对象”。C项,“知识技能、生活服务和房屋住宿”在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重点领域市交易额增速中是前三甲,但在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主要领域融资额中,前三甲为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知识技能。D项,“以300万套房满足7600万人住”属于强加关系。)
8.B(B项,“其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带有体验并及时改进的优势”,无中生有,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属无据推断。)
9.①加强分类管理,建立共享单车、网约车、知识分享等规则、标准;②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提高消费者在共享经济中的安全感;③将共享经济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寻找和开发更多的共享经济产业;④出台共享经济的监管条款,促进共享经济的扩张;⑤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发布共享经济重点领域、主要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投资和消费提供重要参考。
(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根据材料二,“单车的乱停乱放……对原创内容的保护和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形成要点①;根据材料二,“同时也蕴藏由此而生的风险……已经成为共享经济成长过程难以回避的命题”,可形成要点②;根据材料四,可形成要点③;根据材料五,“欧洲一些国家因为缺少适用于共享经济的监管条款,而抵制了共享经济的扩张”,可以推知要点④;根据材料三中的图表,可形成要点⑤。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给满分。)
10.D(“帝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涉及三方主要人物,即皇帝、韦挺、贼。先说皇帝和韦挺的关系,原文意思是,皇帝下诏让韦挺领军镇守,表示重新任用,因此应当断开为“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再说韦挺和贼之间的关系,原文意思是,韦挺所镇守的城和贼所占据的城,这两个城一直作战不停止,所以应当断开为“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至于韦挺本人,其内心不平静,就写了书信给老朋友公孙常,因此应当断开为“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故选D项。正确的标点为: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
11.A(A项,“水利”归工部,“礼仪”归礼部。)
12.B(B项,“河北各州在军事上听从韦挺的调遣”中的“在军事上”于文无据。)
13.(1)韦挺的父亲过去担任营州总管,曾经筹划治理高丽,旧书信藏在家里,韦挺将它呈上。
(关键词“经略”“上”的翻译各1分,“故札藏(于)家”状语后置1分,大意2分。)(2)搜查公孙常的衣服口袋,得到韦挺的书信,信里说到自己所屯兵的地方很危急,心中很是不满,因此韦挺被贬担任象州刺史。(关键词“索”“屯”“危蹙”“怨望”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
韦挺是京兆万年人。他的父亲韦冲,任隋朝的户部尚书。贞观初年,王珪屡次推荐他,升任尚书右丞。历任吏部侍郎、黄门侍郎,拜授御史大夫、扶阳县男爵。太宗对韦挺说:“卿担任御史大夫,只是朕的意思,左右大臣没有为卿说情的!”韦挺说:“臣愚笨,不可以玷辱高位,并且不是功臣也不是旧臣,却位在藩邸故僚之上,希望让臣的职位靠后用来勤勉立功的人。”皇帝不听。
这时承袭隋朝大乱,风俗败坏,人们不知教化。韦挺上疏。不久再次任黄门侍郎,兼任魏王李泰的府事。当时李泰受恩宠,太子多有过失,皇帝私下想要废立,告诉杜正伦,杜正伦因泄漏这话被贬官。皇帝对韦挺说:“不忍心再以法令来处置卿。”改任太常卿。
当初,韦挺任御史大夫时,马周任监察御史,韦挺对马周不很礼遇。等到马周任中书令,皇帝打算洗刷韦挺的罪名任用他(为宰相),马周说韦挺很是刚愎自用,不是任宰相的大器,皇帝于是停止任命。皇帝将要讨伐辽东,挑选主管运送粮饷的人,马周说韦挺的才能胜任粗活,皇帝同意。韦挺的父亲过去担任营州总管,曾经筹划治理高丽,旧书信藏在家里,韦挺将它呈上。于是下诏河北各州都受韦挺节制调度,允许他自行决断事务。皇帝亲自解下貂皮衣并将宫中的马匹赐给他。韦挺派遣燕州司马王安德巡行渠道,造漕船转运粮食,自桑乾水抵达卢思台,行八百里,渠道堵塞不可通行。韦挺认为正是严寒时节,不可运行。于是卸下粮食放在卢思台的旁边,修粮仓贮藏,等到流水解冻再运行。向皇上报告:“估计官军到来,粮食就足够了。”皇帝不高兴地说:“军队宁可行动缓慢,运粮之事不可推迟。我第二年军队出征,韦挺却估计明年运粮,怎么办?”于是下诏书让繁畸令韦怀质迅速前往查问。韦怀质返回弹劾:“韦挺在幽州,每天置办酒席,不考虑职责,不前去巡视漕渠是否畅通,就造船运粮,走了八百里,才领悟不能这样,想前进不能,返回水流又干涸了。六军所需,恐怕不是陛下原先设想的。”皇帝发怒,派遣将作少监李道裕代替他。下敕令让治书侍御史唐临从驿道传递命令,给韦挺戴上刑具押送洛阳,废为平民,让他以平民的身份随从。皇帝攻破盖牟城,下诏让韦挺率兵镇守,表示重新任用;盖牟城和贼人新城接邻,日夜作战不停止。韦挺因失职,内心愤愤不平,写信给和他关系好的公孙常。公孙常,是善于术数的人,因其它事情被拘禁,上吊自杀了。搜查公孙常的衣服口袋,得到韦挺的书信,信里说到自己所屯兵的地方很危急,心中很是不满,因此韦挺被贬担任象州刺史。一年多后去世,终年五十八岁。
14.C(C项与上片“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
15.①惆怅之情,年华逝去之感。“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乱分春色”,美丽的春色引起诗人“芳思交加”的惆怅之情;“东风暗换年华”道出诗人心中又是一年春来到的光阴流逝之感。②怀旧之情。“金谷俊游”以下几句写的都是旧游时的游乐欢愉之情。③慨叹仕途失意之情。“重来”“兰苑”旧地而“是事堪嗟”,而又“时见栖鸦”和“到天涯”,表明诗人对仕途感慨至深。(每点2分,共6分。)【诗歌赏析】
这首词的大意:梅花稀疏,色彩轻淡,冰雪正在消融,春风吹拂暗暗换了年华。想昔日金谷胜游的园景,铜驼街巷的繁华,趁新晴漫步在雨后平沙。总记得曾误追了人家香车,正是柳絮翻飞蝴蝶翩舞,引得春思缭乱。柳荫下桃花小径,乱纷纷将春色送到万户千家。
西园夜里宴饮,乐工们吹奏起胡笳。高挂的缤纷华灯遮掩了月色,飞驰的车盖碰损了繁花。花园尚未凋残,游子却渐生白发,重来旧地事事感慨嗟叹。暮霭里一面酒旗斜挂。空倚楼纵目远眺,时而看见栖树归鸦。见此情景,我油然而生归隐之心,神思已暗自随着流水奔到天涯。
《望海潮·梅英疏淡》是一首伤春怀旧之作。这首词先是追怀往昔在汴京时结伴游览名园胜迹的乐趣,接着写此次重来旧地时的颓废情绪,虽然风景不殊,但词人已丧失了当年那种勃勃的兴致。结构上,景起情结,今昔交错,虚实交融,含蓄委婉。
16.(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饮酒乐甚 酾酒临江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每句1分,共6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注意“弘”“毅”“酾”“沦”“逢”等字的规范书写。)
17.C(原句的病灶有:“获取有效信息的人们”“也埋下了文艺生产传播的隐患”语序不当。C项的修改最恰当。)
18.B(联系下文“飞翔”,“插上翅膀”和“不受限制”,具有先后关系,排除A、C两项;同时“仿佛”只能放在“插上翅膀”的前面,排除A、D两项,故选B项。)
19.B(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拥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空前绝后:指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笑逐 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面笑容,非常高兴的样子。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层出不穷”偏重于以后还会出现,而“蜂拥而至”偏重于现有的集中到某一处,原文的信息比较偏重于从以前到以后都会继续出现,排除A、C两项。“前所未有”并没有说明以后的情况,而“空前绝后”不仅包括以前,而且包含以后,跟“前所未有”相比,其范围显然更大,“前所未有”含义所指的范围符合语段所说的实际情况,排除C、D两项。)
20.“招呼”改为“欢迎”;“打算”改为“计划”;“牵手”改为“牵头”或“联合”;“走台”改为“排练”或“排演”;“恳请”改为“希望”。
(“招呼”“打算”“牵手”“走台”等为口语,“恳请”等不符合身份和语气。)
21.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做出巨大的文学贡献。
岳飞杨靖宇,抵御外侮,战沙场驱敌寇,一代军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沈括袁隆平,探物究理,埋头干创新见,一代巨匠取得杰出的科技成就。
(本题注重基于逻辑关系的句式仿写,可先对人物分类,再根据特点进行组合。“文学贡献”“爱国精神”“科学成就”,是统领材料中人物以及其行为事迹的核心词。)
22.【写作提示】
本作文题材料新颖,不仅时效性强,而且图文结合。选取中外三则材料,旨在促使考生思考十九大所提出的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一问题,让考生当一个讲好“在国际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具体感”的中国故事的讲述人。
三则材料,都充满启示。或令人欣慰,或催人奋进,或令人坚定信念,或引导人们埋头苦干,都引人深思。第一、二则材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性质一致。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表达了对中国发展、中国崛起的肯定,告诉读者要重新认识中国,甚至有可能会提示读者警惕中国发展和中国崛起。但无论怎样,考生应当站在积极、正面的立场上,阐述中国自己的内在发展是赢得国际声誉的根本,把中国的发展变化、如何发展变化,尤其是党如何带领人民群众实现这种发展变化,进行有观点、分层次、有证据的论述。基于此,选取前两则材料,在进行组合而立意时,可选用的立意角度有:“中国的声誉从何来”“外国媒体为何给中国点赞”“中国崛起,世界瞩目”“令西方刮目相看的中国”“西方有必要重新认识中国”“实干才能兴邦,发展是硬道理”等。
第三则材料,与前面的两则材料内涵不同,其主旨是中国发展成就巨大,需要埋头实干、继续前进,决不能因为一点点成绩或进步就被冲昏头脑。既要看到成就,又要保持奋斗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选取材料,无论是选取第三则和第一则的组合,还是第三则和第二则的组合,或者是第三则和第一、二则的组合,都应当兼顾第一、二则和第三则的区别不同。组合后,可以选用的立意角度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学会归零,重新出发”“用更大的成绩赢得更高的声誉”“练好内功,自有好评”“改革创新,努力发展”等。
湖北省八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数参考答案,小编收集完整啦,请注意及时核对哦湖北省八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理数参考答案本次考试的参考答案已经收集了,需要答案的
湖北省八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2018-12-12 17:15:47湖北省八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小编收集完整啦,需要答案的小伙伴请核对哦湖北省八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本次考试是湖北八校2019届第一次
湖南省醴陵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8-12-11 17:25:50这次收集整理的是湖南省醴陵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考试的答案,在做完之后可以来答案圈核对一下,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这次的是高三2018第一次联考的答案,不要核对错误哦!湖
2019云贵川渝四省联考衡水大联考高三理综理综参考答案 2018-12-11 16:37:402019云贵川渝四省联考衡水大联考高三理综理综参考答案,已经收集完整啦,感兴趣的学生快请及时核对哦2019云贵川渝四省联考衡水大联考高三理综理综参考答案本次考试出题接近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