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赴一线 传递温情
——争做合格的新闻人
“武汉告急!湖北告急!”“新增确诊病例数……”己亥年末,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暴发,这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大难当前,却总有那么一群人敢于逆行,不向困难低头。他们是医护人员,是志愿者,是国家党政工作人员,更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还有,不怕感染、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传回最真实的报道的新闻人。我作为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倍感骄傲和自豪。尤其是观看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以后,更是感触颇深。2020年的大讲堂主题是“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邀请了14家主流媒体参与抗疫一线报道的42名记者生动讲述、立体展现了中国新闻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这也让我坚定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的信念,有了为之奋斗的动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武汉疫情暴发后,住在这里几十年的采访对象说:“这里第一次不见车水马龙、熙攘人群,只能听见风声”,这座英雄的城市仿佛失去了光彩。“街道口的风,撩醒了夏虫,热干面糊汤,一样的吃相,我爱我的武汉”旋风一样在武汉三站传播开来的武汉伢的歌声体现了武汉的另一面。一位采访者告诉我们,武汉,在哭。
武汉,不哭!你有困难,我们必将鼎力相助。武汉在抗疫之战中被称为英雄城。义无反顾的是英雄,抛家别业的是英雄,生离死别见英雄。武汉的英雄有的留下了姓名,有的只留下了一个背影。关于他们的点点滴滴,留在我们记者的采访本中、摄像机中。虽然素未谋面,但敬佩之心不减。他们来自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只为援助武汉,他们齐聚武汉。他,为了加急建设火神山医院,节日期间也未与家人联系,是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的机电工——冯建堂;还有“武汉不怂”爱心车队的发起人,未留下自己全名的老赵,一人带动几十人,他们不畏艰险进行物资配送接近七八家医院;武汉市武昌区紫阳街保安社区书记——耿玉婷、杨柳夫妇,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安排有床位的医院进行医疗救治,对目前一些已经确诊的病人家里联系防疫所进行整体的消杀处理,保证疫情不会相互交叉感染或避免传染源的蔓延;冬泳爱好者张仁猛,他在采访中提到,武汉是一座码头城市,武汉人讲义气,他到江边游泳自觉的带着口罩;还有以陈缤蕊、张博闻夫妇为代表的普普通通的武汉市民,也是因为他们乖乖居家隔离,为疫情防控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啊,平凡亦英雄!这些点点滴滴的信息汇聚到了前方指挥部,最后汇聚成数千字的长篇特稿,报道过的医护人员超600人,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等100人左右。武汉负重前行,留下这个城市在这些特殊日子里的剪影。
在抗疫前线,你会看到有这么一群人,带着相机,拿着话筒,携着记录本不停的奔走。在到武汉阴霾多日一个难得的晴天里,一大早各路记者都撒出去采访,本该香火缭绕但却空无一人的归元寺;被无数人监工的火神山工地;寒冷透过脚底直穿心体的民警值班哨位;电话铃声响个不停的社区办公室;老人去世摆在家中电脑里的网上灵堂……那,是一个别样的武汉。
用婉清在写给父亲信中的一句话“日月不居,时节易迈,亥猪将逝,子鼠已来,抟沙转烛间,又是一年”,对前方的记者来说,一个个报道节点还是如同一道道坎,要一个个迈过去。在元宵节,本应该是个阖家团圆的日子,但对正与新冠肺炎疫情鏖战的武汉人来说,庚子年元宵节,似乎成了一道记忆中的闸门,一头连着五光十色、热热闹闹的过往,一头牵着咬紧牙关抗争病魔的当下。在这样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在努力奋战,记者的镜头在向我们传递着中国的温情。郭磊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一直睡在办公室,最劳心费力的事情就是全面摸排街道1.1万多户居民,2万余人的健康状况,确认疑似的送到隔离点,已确诊的联系对口医院;一路骑电动车互送前往医院儿子,只留下一个背影的父亲;免费为医生护士做了7850杯咖啡的wakanda咖啡店;深夜相送的“小汪夫妇”、隔空对话的贾丹和倪力……温暖人心的力量就是这么平凡,温情藏在普通的生活中。
武汉不是孤岛,而是爱心汇聚的圆心!武汉,在哭;武汉,不哭!
青年强则国家强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标志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在本次疫情中,来自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青年人也不负众望,勇担责任。就拿本次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医护工作者来说,疫情发生后,各个地方纷纷派医疗队伍对口支援武汉,“80后”“90后”成为队伍的主力。他们听闻武汉有难,主动请缨,勇敢向前,冒着生命危险和病毒斗争。如,为了工作延迟婚期的最美护士陈颖,她与男友的隔窗一吻,令网友纷纷泪目。
再拿媒体行业来说。疫情暴发,各家媒体纷纷派工作人员前往武汉,只为人民提供最真实的一线报道,将疫情的最新消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大众。澎湃新闻派到武汉共21人,分为文字、直播、视频、摄影、外文报道记者以及纪录片团队的几个记者。其中,16人为“90后”,最小的在1997年出生。1月24日晚,上海援鄂医疗队出发来武汉支援,这是地方第一支支援武汉的医疗队。“90后”的罗梓晗作为第一个报名来武汉的记者随队报道。1月29日,澎湃新闻组成的增援武汉前方的团队(共十人)到武汉进行疫情系统报道。本次活动属于自愿征集,超出预期的有很多记者报名,没被选上的记者还请求后面增援的时候能否考虑自己。这不正体现了记者的敬业精神和无惧于前的勇气吗?还有新华社,派出很多优秀记者。参加过汶川大地震报道、抗洪报道前沿、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期间做过战地记者,除了一些老记者以外还有很多后起之秀。35以下的有33人,占40%,“90后”18人,“95后”3人。
此外,还有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自愿将自己的酒店当做隔离点的年轻女老板;和队友处置医疗废弃物的赵启南、深入武汉街头摸排的侯天卉……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希望,他们犹如黑夜里的星星,用闪耀的光芒向人们传递着信心和温暖!
勇赴一线,无惧困难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就要有不惧困难的勇气。他们走进一线,见证英雄。也正是以为他们的义无反顾,我们才能够了解一线的最真实、最快速、最可靠的报道。
熊琦义无反顾地在本该与家人团聚的除夕前夜赶往方舱医院,最早的拍下了重症病房的一幕。他用的相机,作为有意义的抗疫见证物件,被南京博物馆收藏。英文记者徐泽宇,用一部手机自拍自剪,播出了武汉今日的一个系列栏目,一路火到海外。家住武汉的记者魏凡,注意到网传消息立刻行动起来,于12月30号当晚赶赴武汉市中心医院、华南海鲜市场进行探访。从31号早上开始报道,这是机构媒体中关于武汉疫情最早的一批报道之一,向公众证实网传消息并非空穴来风。还有在武汉封城前,逆行到武汉在汉口火车站进行直播的郑朝渊;以及王毓国、许杨、骆慧、李思远等,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奋战在一线,用镜头、录音笔记录下一幕幕抗疫画面。除此之外,还有太多令人至今难忘的长纪录片、被遗忘又重火的新闻海报、记者直接出镜讲述的Vlog。这些考验的是记者的新闻判断力、执行力以及无惧未知的勇气。记者们以这些不一样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武汉的温情!
除了医院这个一线以外,记者们还采访专家学者,对疫情进行正确的宣传,攻破谣言,让公众形成正确的认知,无惧病毒,引导舆论,坚定人民必胜的信心。避免“酒精可以消灭病毒”“双黄连对病毒有预防作用”等这些错误观点误导大众。同时,记者们还及时报道党和政府做出的决策,做好党政的喉舌,安定人民的心。
“人间至味是团圆”,可是记者们无畏艰难,放下团圆,奔赴一线,向我们传递着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抗争的故事。
像逆行的白衣天使、逆行的藏青蓝一样,新闻人也在逆行,一条条稿件,一条条视频,一次次采访,一幕幕镜头,是新闻人留给武汉、留给湖北、留给历史的一份珍贵的底稿。在疫情面前逆行的新闻人是值得尊敬的,是他们让我们认识了英雄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作为一名新闻系的学生,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听《奋斗有我,不负时代》励志教育讲座有感青春是萤火绚丽的流动银河,灿烂却也短暂。为此,我们也应该在这短暂的时间完善自我,拼搏奋进,筑梦而行。今天,我们学校特邀郑州市第四十七
奋斗有我不负时代励志教育讲座观后感600字 关于奋斗有我不负时代励志教育讲座的观后感600字 2020-12-30 17:15:56风华正茂,寻梦而行——听《奋斗有我,不负时代》励志教育讲座有感试问人世间最美好的是什么?是洒满大地的黄雪?是云雾中初升的太阳?还是灵动的山河?我说,是怀着梦想不顾一切向前冲的
电视剧安家观后感1000字 关于电视剧安家的观后感1000字 2020-12-29 18:05:32房子,是亘古不变家的象征,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我们的心灵港湾;房子,更是时代发展、变化的印证。今年上半年,一部房屋中介题材的电视剧《安家》热播,引发了大众广泛的讨论。《安
医务人员观看攀登者感想1000字 关于医务人员观看攀登者的感想1000字 2020-12-29 18:04:40从别人嘴里听说的电影《攀登者》,都是好评,很遗憾没赶上去年国庆档的首映,这次却意外在医院的党课活动中观看了这部“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电影。观影过程,数次流泪,为剧中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