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读:序言的提示
读一本好书,序言总能为我们带来启示。《堂吉诃德》的序言不同于当时惯用的十四行诗、讥讽诗和颂词,而是介绍了这篇序言的由来。在“我”与朋友的对话中,几行不同寻常的文字将我吸引:“你这本书的宗旨是为了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和百姓中的影响和地位”,“你的目的就是要推翻骑士小说胡编滥造的那套虚幻的东西。”这是作者所提示的本书目的与宗旨。既然作者本意如此,那么带着这份认知,我们细细往下品读。
一观:领略堂吉诃德的疯
堂吉诃德,一个被作者模糊了出生地,被读者嫌弃为“疯子”的主人公。
他本是拉曼查某地一名乡绅,年近五旬却无所事事,便以骑士小说蹉跎时光。久而久之,心神为之蛊惑,于是备甲备马,效仿书中之人,作为游侠骑士“曼查的堂吉诃德”远征天涯。不久后,他“决斗”落败而被送归,可他不死心,在伤愈后利诱一位淳朴的农民桑丘作他的侍从。于是,堂吉诃德身穿破盔甲,骑着瘦老马,带着土随从再次踏上了骑士路,这一次他无所不为,哪怕身边的桑丘不断提醒他,他仍无动于衷,“与风车决斗”“与绵羊混战”“荒野山谷的疯癫”等他的“光辉事迹”贻笑大方。几乎在所有人的眼中,他都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踌躇满志的他花数天时间为自己与马取了个响亮的名号,将一位普通农村姑娘幻想为自己无比美丽的心上人,硬是用想象力凭空为自己营造出了一个浪漫而光怪陆离的骑士世界,在其中恣意驰骋,信马由缰。在他眼中,世界正如同骑士小说中所描写的那般,快意恩仇,行侠仗义。但他却忽略了现实的种种局限。
他曾为证明心上人虚幻的美与路人大打出手,而对方甚至未曾听说过她。堂吉诃德是这么说的:“不管你们是否见过她,重要的是你们得相信、承认、肯定、发誓并坚持说她是最漂亮的。否则,你们这些高傲自大的人就得同我兵戎相见。现在,你们或者按照骑士规则一个个来,或者按照你们的习惯和陋习一起上,我都在这里等着你们。我相信正义在我一边。”多么理直气壮啊!几个霸气的“不管,是否,否则”行云流水,张嘴就给人家扣上了“高傲自大”的帽子。叫人怎么不生气?怎么能认同?窥一斑而知全豹,堂吉诃德的种种行为与当时的社会处处相悖,又叫人如何认同他呢?堂吉诃德不被人当成疯子才怪!
我相信无论是谁,看到书中描写的堂吉诃德的狼狈样后都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笑他什么?笑他无视眼前的现实而沉溺在幻想之中。骑士的时代早已过去,堂吉诃德作为“最后的骑士”,种种认知早已愚昧落后。他疯疯癫癫、神志不清,只凭一腔狂热做事,在这个提倡“三思而后行”的时代,他显得多么粗鄙野蛮。在我看来,他引起的数十番冲突尽是鸡蛋碰石头,尤其是这鸡蛋非但不吸取教训,反倒撞得越发起劲,这种疯傻的状态着实可笑。也许,这就是作者“为了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和百姓中的影响和地位”手法的体现。
而读者,就仿佛在乡野村头看那些草台班子正起劲地上演那一幕幕低俗滑稽剧,随着剧情拖着腔起哄。
二品:斟酌塞万提斯对骑士的态度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渐渐地有些迟疑。我是否误解了塞万提斯的意图?从他对堂吉诃德里里外外的设定来看,我原以为他会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毫不留情地行笔针砭骑士。然而在这个百余万字构成的世界里,堂吉诃德扮演的似乎不只是个逗人发笑的小丑,展现的也并非是简单的“二元对立”。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嘲讽”二字,但似乎又不仅如此。
恍恍惚惚,一声吃痛的“儿子打老子!”惊动了我。是他,是那个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整日沉溺在幻想中,处于社会底层,却用“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来自我安慰的“名人”——阿Q。Q与堂吉诃德的首字母相同,据说鲁迅先生之所以要给主人公取这个名字,就是为了向堂吉诃德致敬。
阿Q一贫如洗无所事事,无知又无能。一手“精神胜利法”用得炉火纯青。跟别人打架,打不过就嚷:“儿子打老子!”于是他在想象中克敌制胜。当他骂假洋鬼子挨揍之后,就把气撒到比他更弱的小尼姑身上,欺凌弱小以转嫁痛苦从而获得虚假的快意。
而堂吉诃德与阿Q可说是在幻想理念上走向了两个极端。
堂吉诃德被牧羊人砸得头破血流,他非但不泄气,反倒安慰随从桑丘:“咱们经过的那些暴风雨,都是马上要天晴风定的征兆,表示时势要好转”,使他那行侠仗义的抱负不致被泯灭。他相信“建立骑士道就是为了保障女人的安全,保护童女,扶助寡妇,救济孤儿和穷人”。他的精神胜利法积极向上,愈战愈勇,源自塞万提斯嵌入堂吉诃德心灵的骑士思想。他在磨难中始终恪守自己的骑士道,屡败屡战而不偏不倚。哪怕他的行为与阿Q同样可笑,他昂扬高洁的信念与阿Q的自卑消极心理相较,便高下立判。
他虽疯,却疯得侠义。他“相信骑士是上帝派到世上来的使者,是上帝维持正义的胳膊”,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堂吉诃德曾眼见一名农夫抽打孩子,命令农夫停手,并将孩子应得的工钱尽数付清,虽然堂吉诃德离开后“孩子还是哭着走的,而农夫却在那里笑”。然而在奉行骑士道的世界里,孩子理应在骑士的救助下得到公正。这般结局并非骑士道的错,而是当下社会的错。
他不气馁:“天叫我生在这个铁的时代,是要我恢复金子的时代,一般人所谓的黄金时代。各种奇事遇险、丰功伟绩都是特地留给我的……我是有使命的。”
全书描写堂吉诃德近50次的冲突,而出自“扶危济困”的近二十次,为了保护这个世界免受魔法的伤害而斗争十几次。这个人的古道热肠,救世情怀无时无刻不在体现骑士精神的高洁。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骑士精神还是十分敬重的。难道堂吉诃德身上所体现的“锄强扶弱”“慷慨无私”不是被古今中外人们推崇的高贵品质吗?作者在“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和百姓中的影响和地位”的目的下却赋予主人公这样高尚的品质,必然包含作者更复杂的意图,我们由此看到了一幅广阔的西班牙社会全景,并看到了人们的宗教信仰、人生理想、遭遇的苦难……这已经不能用片面单一的角度读这部小说,远远超过了低俗滑稽剧所能容纳的内涵。
三问:堂吉诃德是全书唯一被嘲讽的对象吗?
一提起本书,许多人的脑子里就浮现了堂吉诃德的狼狈样儿。看着他耍疯,他周遭所有的人总是或捂嘴或捧腹或跺脚地笑。堂吉诃德越认真,大家笑得越欢乐。仿佛他就是书中被嘲讽的唯一的靶子。
细细琢磨,仿佛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在堂吉诃德第一次出发遇到旅店时,他把这个破旧旅馆当作城堡,演绎了一幕喜剧。在他与店主的交谈中,“店主听到称他为卡斯蒂利亚诺,以为自己的样子像卡斯蒂利亚人。其实他是安达卢西亚人,是圣卢卡尔海滩那一带的人,论贼性不比那个卡科差,论调皮也不比学生或侍童次。”
听到堂吉诃德如此称呼自己,这位店主的反应不也很有意思吗?品一品“贼性”这个评语,是不是值得玩味?
店主迅速进入了角色,介绍“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投身于这项光荣事业,周游各地,到处征险,连马拉加的佩切莱斯、里亚兰岛、塞维利亚的孔帕斯、塞哥维亚的阿索格拉、巴伦西亚的奥利韦拉、格拉纳达的龙迪利亚、圣卢卡尔海滩、科尔多瓦的波特罗、托莱多的小客店和其他一些地方都去过,凭着手脚利索,勾引过许多寡妇,糟蹋过几个少女,还欺骗了几个孤儿,干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几乎在西班牙所有法院都挂了号。最后,他隐退在这座城堡里,靠自己和别人的钱过日子,还接待各种各样的游侠骑士。这纯粹是出于对骑士的热爱,同时也希望骑士们分些财产给他,作为对其好心的报酬。” 且看这个人吹嘘的事情,红口白牙净说胡话,坑蒙拐骗无所不做,但他以此为荣,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要求骑士们分点钱给他。此人话语一出,你不觉得塞万提斯已经不动声色地对他开始讥讽了吗?
看看他对骑士小说有多么了解吧!什么奥利韦拉,龙迪利亚等骑士小说中常出现的地名,他那是张口就来啊!呵,他不也是沉溺于骑士小说的主吗!而从店长的言行来看,他很担得起“贼性”“调皮”这些贬义评价。
再让我们来到使堂吉诃德真正成为骑士的那场“受封仪式”。
“他让人马上找来一本记着他给脚夫多少麦稭和大麦的账簿,让一个男孩拿来一截蜡烛头,再带上那两位女子,来到堂吉诃德面前,命他跪下,然后念手中那本账簿(就好像在虔诚地祷告)。念到一半时,店主抬起手,在堂吉诃德的颈部一记猛击,然后又用堂吉诃德的剑在他背上轻轻一拍,嘴里始终念念有词。然后,店主命令一个女子向堂吉诃德授剑。那个女子做得既利索又谨慎,因为她们必须注意,在举行仪式的整个过程中不至于大笑起来。她们曾目睹新骑士的英勇行为,终于没敢笑出来。授剑后,一位贵女子说:“上帝保佑你成为幸运大骑士,在战斗中为你赐福。”
让我们关注到仪式里出现的几个人物,“店主”“男孩”“女子”与“贵女子”。在正统的受封仪式中,地点或在宫廷城堡,或在教堂。主持者则是君主和世俗贵族,神职人员负责担任其中的祷告弥撒等宗教活动。而授剑仪式最为隆重,候选骑士要斋戒、洗浴等,封主用佩剑放在受封者的颈上或肩头轻轻拍打几下,同时庄重陈述骑士的基本准则。
而堂吉诃德的受封仪式“与众不同”,地点在破旧的旅店,主持者为无赖店长,担任宗教活动的是风尘女子。而“授剑”也被大幅简化,仅是随意拍了两下。至于斋戒沐浴之类的更是直接被略去了。堂吉诃德的受封仪式堪称“三无产品”。抛开疯癫的骑士不谈,若店主代表工人,男孩代表幼儿,风尘女子代表低贱者,多相结合,这家旅店堪称当时社会的缩影。从骑士道路的起点所展现的这一幕,我们便可以预知后面还有多少可笑之人粉墨登场。
顺便说一句,这场山寨版的仪式虽然态度随意,但至少符合规矩。从贵族到幼儿都多少知道些有关骑士小说的知识,可见当时骑士小说的影响力之大。从这一角度看,在当时人人皆是骑士小说迷!而堂吉诃德只是被极端化了对于骑士小说的沉迷程度的一个普通人,因此《堂吉诃德》所讽刺的骑士,不单指堂吉诃德本人,更指当时的整个西班牙社会!
四叹:关于堂吉诃德的死
“憔悴的晚花奄奄殆尽,花上压着沉甸甸的泪珠,夜莺早已不知下落。我们的骑士瘫倒在地上,面盔也没有去掉。天色渐淡,夕阳沦落,最后一位骑士消失了,最后一丝信仰黯淡了。” ——《堂吉诃德》
在真实的世界里踏上幻想之路,堂吉诃德付出无数努力,却终究被唤他归来的参孙击倒。尽管万般不愿,他也得遵守立下的誓约:若被击倒,则必须归家一年,再不得复出。也就是说,他不得不“闭门封刀”了。
也许是被击败而气冲五脏,也许是长时间远征落下的病根,一场高烧后,他被迫从幻想中苏醒,回到了无情的现实中。在抨击了毒害他的骑士小说后,立下遗嘱便撒手人寰。
他性格中可贵的品质,落到如今却成了世人的笑料,成为助长荒谬性的一剂猛药。他越是坚守高洁的骑士道,在世俗的人们眼中就越是可笑,在这个世界上,骑士早已亡故,堂吉诃德只是在意外中诞生的难产儿,注定会在历史的车轮前被碾碎。他奋起与命运抗争,可是他终究是拗不过,被一步步推向消亡的深渊。高尚的品质与无可逆转的命运相碰撞,掀起了足以毁灭任何事物的滔天烈焰,堂吉诃德便葬身于这场熊熊大火之中。于是善心人阿隆索·吉哈诺从幻想中苏醒,在痛心疾首中,他对外甥女说了这样一段发自肺腑的话:“我从前成天成夜读那些骑士小说,读得神魂颠倒;现在觉得心里豁然开朗,明白清楚了。现在知道那些书上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已迟,不及再读些启发心灵的书来补救……我尽管发过疯,却不愿一疯到死。孩子,我要忏悔,还要立遗嘱”。
犹记得在他身为堂吉诃德时,他对他的随从桑丘说过这样一句话:“桑丘,让他们管我叫疯子吧,我还疯得不够,所以得不到他们的赞许。”他的想法恰与当时的社会观念背道而驰。他主张为了信仰付出一切,而在现实社会中,失去神权的宗教已沦为人们寻求慰藉的工具。堂吉诃德作为绝无仅有的狂信徒,已不再被当时的社会认同。而他临终前的种种言辞无不在证明一件事——世上的最后一位骑士在现实的冰冷面前低下了头。这是社会的大趋势。
对于堂吉诃德而言,这是多么残忍的事实啊!骑士小说是他唯一的信仰与支柱,他对书中的内容奉若神明。为了实现自己的骑士梦,他三次出游,不畏艰辛。为此,他住过小店、农人的田舍、牧羊人的茅棚甚至强盗的巢穴,即便是被公爵待为贵宾,也丝毫没有因为生活的安逸而影响到他行侠仗义的信念。我们或许永远无法体会到那令堂吉诃德奋不顾身的力量。但我们会永远记得,他为了心中的骑士道被斫掉了一只耳朵,也曾在交战中摔断过双腿,一次次夜晚忍着饥饿默默擦拭铠甲。他的骑士道是崇高的,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壤与环境,所以总是找不到让它们发芽的阳光与温度。
无论堂吉诃德的理想多么高尚,目的多么崇高,他终究是一个不为世界认可的疯子。在冰冷的现实面前,他坚守一生的骑士信仰被无情摧垮了,这等于宣告着,他的后半生努力毫无意义。他曽为骑士道奉献的血汗尽数化作悲戚刺入堂吉诃德的灵魂,他饱经磨难的身躯已经不起这份打击。于是,当他幡然悔悟之时,就是他离开人世之际。
他,曼查的堂吉诃德再也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相比骑士精神,现代的我们没有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鲁莽,却也失去了为信念付出一切的勇气,堂吉诃德的死是旧的无路,并不是新的诞生。
五思:关于堂吉诃德的侍从——桑丘
“一个是满脑子虚幻理想、持长矛来和风车搏斗,以显出骑士威风的堂吉诃德本人,另一个是要从美酒佳肴和高官厚禄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们一个是可笑的理想主义者,一个是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朱光潜
在阅读《堂吉诃德》这本传世名作时,你是否曾将目光从主人公转向他忠实的随从?打从堂吉诃德第二次启程前,桑丘就已经侍候在他身旁。他是作为反衬堂吉诃德形象的附属品而出现的,对比起堂吉诃德丰富的学识,他堪称文盲。对比起堂吉诃德的精干身材,他又矮又胖,身材圆滚。桑丘·潘沙有着一切农民应有的品质,有正面的淳朴、憨厚,也有着贪小便宜的人之常情。多年的农民生活在他的心中牢牢地刻下了两字——务实,这也是他和他的主人区别最大的地方。
在堂吉诃德欲与风车较量时,主仆二人曾有过这样一段对白:
“您看,”桑丘说,“那些不是巨人,是风车。那些像长臂的东西是风车翼,靠风转动,能够推动石磨。”
堂吉诃德说:“在征险方面你还是外行。他们是巨人。如果你害怕了,就靠边站,我去同他们展开殊死的搏斗。”
桑丘依据经验,不断地劝阻他异想天开的主人,他的主人却一心只想着扬名立万,将他的话当作耳旁风。
在堂吉诃德与比斯开人对战后,堂吉诃德虽然获胜,却也身受重伤。这时,主仆二人间又有新的对话了:
堂吉诃德说,“要是我早想到做一瓶菲耶拉布拉斯圣水,只需一滴,便可以即刻痊愈。”
“那是什么圣瓶、什么圣水呀?”桑丘问。
……
“如果有那种圣水,”桑丘说,“我从现在起就放弃原来当海岛总督的要求。作为对我诸多周到服侍的回报,我不要别的,只求您把那种圣水的配方告诉我。我估计无论在什么地方,一盎司圣水都可以卖两个雷阿尔以上。有了它,我就可以过一辈子体面舒服的日子了。不过我想知道,要做那种圣水是不是得花很多钱?”
“用不了三个雷阿尔就可以做三阿孙勃雷的圣水。”堂吉诃德说。
“都怨我,”桑丘说,“那么您还等什么,为什么不现在就做圣水,并且教我做呢?”
这令人啼笑皆非的对话也只有这对主仆讲得出来,桑丘听说有只需一滴即可“舍身无所惧,受伤不致亡”的圣水,非但没有质疑,居然信以为真而忙问价格,这一刻,桑丘和堂吉诃德同样沉迷于骑士小说传奇之中。
尽管桑丘的缺点难以计数,但令人惊讶的,当他的梦想实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岛(实际上是一个村)的位置上时,他又能够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贪污受贿。尽管他目不识丁,却极有生活的智慧,思想境界出乎意料的高,甚至得到了他的管家的赞赏:
“您讲了这些,”管家说,“使我感到很佩服。像您这样没有文化的人,我估计甚至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人,竟能如此金口玉言,已经超出了派我们到这儿来的人以及我们这些人的意料。看来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玩笑竟变成了现实,想嘲弄别人的人自己倒被嘲弄了。”
无可否认,这句话中仍旧带有居高临下的意味,然而对于一名在地里干活的农夫而言,这已经是极高的评价。后来他受不了贵族们的捉弄而离职。说道:
“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
仔细品味,不占便宜,也不吃亏,孑然一身,心无挂碍,果然是高人。而从另一角度讲,我相信,总督这一职位所带来的诱惑是一般人难以招架的,对于一个贪小便宜的农夫来说,“放下”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个举动。相较那些自谓清高却囿于名利的人,他的洒脱令人钦佩。此时的桑丘早以不是那个斤斤计较、追求蝇头小利的农民了,他已经逐渐向骑士道精神靠拢。
他甘心跟着这么个主人,吃尽苦头。也曾直言:“我如果是个聪明人,早就离开我这个主人了。”但是他淳朴地说:“我吃他的饭,对他挺好;他也没有亏待我,将家里的几头小毛驴给了我。我对他是忠心耿耿的。”这也侧面体现了堂吉诃德的高尚品质所带来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桑丘,两个人的精神境界开始合二为一。
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耽于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一个善于修辞,一个目不识丁。堂吉诃德是禁欲主义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则是伊壁鸠鲁式的享乐派,两两对比,相得益彰。塞万提斯将两人绑在一起,这一设计实乃神来之笔,就因为这是两个风格个性截然不同的人,结伴走在西班牙原野上才能如此和谐。他们是一个整体,正如海涅所说的,“在《堂吉诃德》中,堂吉诃德和桑丘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主人公” 。
终评:天籁之音与人性的《圣经》
“在欧洲所有一切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的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别林斯基
骑士文学在西班牙曾风靡一时。别林科夫说“骑士小说表现出对个人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甚至自己生命的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的代表。”骑士文学对于冲破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的束缚和对人性的解放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然而随着时代推移,骑士文学变得愈发庸俗化,在塞万提斯生活的时期,西班牙还流行着五六十部粗制滥造、荒谬愚昧的骑士小说,这也是他在序言中提到“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和百姓中的影响和地位”“推翻骑士小说胡编滥造的那套虚幻的东西”的原因。他沿用骑士作为主角的写作形式,以犀利的讽刺笔触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骑士制度、骑士精神滑稽化。在这本小说名扬天下后,骑士小说真的渐渐绝迹了。可见《堂吉诃德》影响力之大,乃至得到“世界大同之作”和“人性《圣经》”的美誉。而堂吉诃德也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
塞万提斯看上去是讽刺堂吉诃德耽于幻想,但是字里行间又让人体会到作者对堂吉诃德的同情和赞扬;既取笑骑士制度的落伍、不合时宜,又对纯粹的骑士精神给予敬意,对堂吉诃德心中理想的骑士世界带有一种赞意。他对社会的感受是如此复杂:讽刺基音上跳跃着怜悯、宽容和敬重的泛音,演奏出一曲绕梁三日的天籁之音。它多变的旋律,咏叹这时代的双重性,既堕落,又进步,引领读者从低俗滑稽的窗户跳进,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气势恢宏、端庄肃穆的宫阙。
孩子眼里的战争是什么样呢。出于本能的对这个国家的爱,对自由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这些孩子,如一张白纸一样还没经历过什么大起大落,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好好告别就加入了兵团,旨在破
人性的弱点读后感800字 关于人性的弱点的读后感800字 2021-01-20 18:09:56今日,阅读了美国人戴尔.卡耐基写的《人性的弱点》中的相关内容:不要批评他人。作者在文中举了十个例子来阐述批评他人的危害。作者提出,即使是那些作恶多端,十恶不赦的杀人犯也
读安徒生童话有感400字 关于读安徒生童话有感的小学生作文400字 2021-01-11 17:51:03读《安徒生童话》有感《安徒生童话》创造了一个奇妙的童话王国,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送给全世界孩子和大人共同的礼物,其中《丑小鸭》这一篇故事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丑小鸭
新班主任期刊读后感1000字 关于教师对新班主任期刊的读后感1000字 2021-01-11 17:48:11雨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很喜欢。今天我学习了新班主任期刊收获颇丰。通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