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与坚强不一样
我们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经千年颠沛而斗志弥坚,历万种突厄而总能浴火重生。回望厚重的历史烟云,中华民族的倔强与坚韧早已融于骨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依稀记起,幼时跟随父亲学习书法。他轻执笔,悬腕而书,笔走龙蛇间皆是行云流水,厚重的墨在白色的宣纸上肆意辗转,简淡、玄远而冲和。我且观且赞,奈何,稚嫩的手无法窥见其中的玄妙,更无法仿得那难以言表的沧桑。时间久了,许是厌了,便不愿在父亲身边观摩,领悟。
一日,父亲研墨时,仿佛不经意间问起我:“你知道墨是怎么制成的吗?”我虽然年幼,却也充满了好奇。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松枝经历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粉末,再经过千百次的研磨、历炼、煎熬,几经浮沉,才拥有墨的青黑,那是时间赋予它的新生,是所有挫折磨砺赐予它的嘉奖。”
我端详着那憨厚静默,不言不语的墨块,它不同于水墨丹青的温润典雅,宛若一棵苍黑的苦棟,见证了云海涛生。磨好的墨汁在宣纸上静静流淌,像是压抑。又像是情感的肆意宜泄。它进发出的又何止是简单的线条-那是三秋桂子,是十里荷花,是江南老枝上新发的春天。那山野虽老气横秋,却总有种生命的力量盘踞其中。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我想象它的千岩万转,历尽波折,那黑色的魂魄,真就走过了百世余生。它见证了有关华夏红墙如何沾上血痕,又如何站起来再走一个百年,那是沧海一粟的看客,是经久不散的动容,是寂静角落里孕育出的渴盼,万籁俱寂时,独树一帜,融于眉间。
或许我读懂了它:纵使负重前行,雀入樊笼;纵使天寒地冻,路远马亡;纵使在黑暗中茕茕踽踽,它也始终保有骨子里的不屈和倔强。它并不强大,正如百年屈辱中的中国,但它终将强大,正如中华民族势不可挡的崛起。
你眉间蹙着朱砂一点,我笔下藏着悱恻千言,案前欲描欲绘丹青厌,楼外又坐辰光一日闲。当我再拿起毛笔时,对坚韧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墨有了更深的敬意。
繁华落尽,坚强终将铸就强大。纵使荆天棘地,也终会不枉此行。
穿透黑夜看星光繁星满天之前,夕阳西下之时,山脚下,田垄边,禾苗间,远远望去,他脚踩一方土地,头顶一片天空;走近一看,他像一头牛,弓着腰,正在用汗水滋润禾苗。如果你想知道他是谁,那些被他
有种情怀伴我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每每读到这样的田园诗,就会有一种别样的欣喜陶醉。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又离开太久了吧,我对陶渊明这种
你当然可以说生活充满无限可能,但到头来,每个人也只是经历其中的一种。对于这样的认识,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范文:无限的可能如何产生积极的赋能常听闻一句
作文,就这样悄悄地爱上了你如果你要问我学习中最害怕什么,我会毫不迟疑地脱口而出:写作文!每周一次的作文课,简直就是我的恶梦——每次写作文时,那内心的伤痛是不能用一般的言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