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奇葩说》第四季中,肖骁说:“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自己说,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也是你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
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解题
本题属于思辨类材料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题目借用肖骁的话,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暗中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常提“做真实的自己”,其实是想不受外界各种规矩的限制和压抑,能够无拘束地自由生活。然而,“真实的自己”也可能是过于散漫放纵、没有追求的颓废状态。二者形成的矛盾,正是考生构思立意的落脚点。实际上,题目就是要求考生勇于追寻真实的自我,同时也要不断升华自己,绽放光彩。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真实、自由不等于放纵、无底线和堕落。
2.自律才能自由,不做自己瞧不起的自己。
3.追求心灵自由不等于放纵自我。
4.做真实的自己不是自我放纵,而是做有追求、有规划的自己。
5.既要身心自由,也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6.与其追求真我,不如完善自我。
范文:
与其追求真我,不如完善自我
在《奇葩说》第四季中,肖骁说:“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自己说,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也是你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面对这样的自己,与其追求真我,不如完善真我,成就新的真我。
追求真我,不是自我颓废、懈怠的理由,而是追求人生价值的动力。
诚然,追求真我使人们摆脱压抑和虚伪,但“真实的自己”很可能是一种散乱放纵、无约束的颓废状态,令人萎靡不振,甚至对社会有害。所以,我们对它需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俄国文学里的贵族知识分子中,有一类“多余人”角色,他们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然而,他们却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浪费自己的才华,这样人生便没有多少闪光点。现实中的我们,偶有较长的闲暇时间,是不是会陷入同样无作为、无规划的散漫颓废状态呢?又怎能避免危害社会的事件发生呢?这样的“真实的自己”想必我们都不想看到吧?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也丧失不见,美好的前途和灿烂的人生更是空谈。
与其追求连自己都瞧不起的真我,不如去完善真我。
如果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最放肆,也是自己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追求这样的真我,不如去努力完善自我。你也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但这并没有消除你最瞧不起的那个自己的拖延癌,你谈论未来也会神采飞扬、滔滔不绝,但是,只要一接触到真的计划和实际工作,癌症就会被触发,什么事都不能立刻去做且准时完成。拖延让你一事不成,你还要做这样的真我吗?如果你恨这样的自己,那就改变自我,成就新的真我。
完善自我,成就新的真我,这才是对真我的敬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我”,一个悉达多,一个乔达摩。哪个是本我,哪个是真我?黑塞《悉达多》里的悉达多,跌落温柔富贵乡,不再持斋,不再思考,他酗酒、赌博、纵欲……年华渐渐老去,他在厌恶、悔恨、绝望、恐惧中觉醒,战胜了“贪嗔痴”的欲望,重又回到一个赤诚天真的真我。从婆罗门到沙门、商人、船夫、父亲,从俗世到逃离,再到入世,到再次逃离而出世,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终于找到了精神上的终极归宿。
努力完善自我,成就新的真我,这才是最真实完美的真我。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湖南耒阳留守女孩子钟芳蓉以优异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系并被录取,此事引发热议。她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鼓励其不忘初心,坚守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习主席说: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某一角度出发,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在美国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把狼消灭了。鹿从此没了天敌,终日饱食,无忧无虑。十几年后,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