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沉香并不等于沉香木,但沉香又必然诞生于沉香木中。
沉香树枝干遭受创伤后,自身会分泌树脂来愈合伤口。其间,创口部位会因一种叫作“黄绿墨耳真菌”的微生物的侵入而感染。沉香为了自保就会与这种真菌抗争,而真菌又顽强地在逆境中进行代谢,从而与沉香树本身的抗体类物质相混合,产生一种新的化合物。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深入,沉香形成。
也许有一天,泥香树会倒在地上,被泥土掩盖;或者森林被洪水淹没、沉香树沉在湖中。千百年后,树身腐朽、消失,但沉香依然存在。当它们被人们发现后,则被视若珍宝。
读完材料,你有何理解和感受?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
本题目为新材料作文,选取与沉香的形成有关的知识作为材料,旨在引导考生认真思考沉香形成的过程和沉香的价值,以此进行类比迁移、联想和想象,并能够多角度观照社会现象和人生现实,进行深度解读。考生只要能结合材料,联想思考,写出人生感悟即可。此类文题常考常新,简单又不失深度,考生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检测。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不惧逆境,将生命化为沉香。
2.保持内心深沉的芳香。
3.沉香的价值来自不懈的抗争。
4.岁月沉香,铸就永恒。
范文:
岁月沉香 铸就美丽
沉香并不等于沉香木,虽然沉香诞生于沉香树。
只有当沉香树枝干遭受创伤,才提供了成就沉香的最初可能。沉香树枝干遭受创伤后,自身会分泌树脂来愈合伤口。其间,创口部位会因一种叫作“黄绿墨耳真菌”的微生物的侵入而感染。沉香为了自保就会与这种真菌抗争,而真菌又顽强地在逆境中进行代谢,从而与沉香树本身的抗体类物质相混合,产生一种新的化合物。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深入,沉香形成。
这让人想起珍珠。珍珠的形成是个痛苦的过程。当蚌张开贝壳时,如果有一颗沙砾、寄生虫或是其它异物进入了蚌体,而它又无法将这些杂物排出去,就会如同人的眼睛里进了沙子一般,它会又疼又痒。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它最后只能不断地分泌出珍珠质来将其包裹起来,久而久之越包越厚,一层厚厚的珍珠质形成后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珍珠。
不是每棵沉香树都能产生沉香,也不是每只蚌都能孕育珍珠,就像有些人注定平庸。
沉香树遭受创伤,才提供了成就沉香的最初可能。就像人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经历磨难,这个人才拥有成就卓越的最初可能;但仅仅这样还不够,很多人在经受打击后日渐消沉,丧失斗志,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要想拥有沉香一样的人生,就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方能曾益其所不能。
沉香的价值源自于不懈的抗争。
沉香之所以拥有深沉的芳香,是它不懈抗争的结果。沉香最动人的部分,是它的“沉”,即不懈抗争的品质;更在于它的“香”,一旦成就,永不散失。而深沉的芳香是不容易获得的,在无尽岁月的长河里,沉香树只有不懈地抗争,才能铸就这份美丽。林清玄说,沉香不只是木头,它还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华的人世也要保持内心深沉的芳香。一个人内心如果有了沉香,便能不畏惧浮世。
人生实苦,但成就我们的恰恰是艰苦的抗争,就像岁月成就沉香一般。
孔子是否生而圣贤?让孔子名留青史的并不是孔子本身,而是他思想的光辉,是什么成就了他生命的“沉香”,让他由凡人变为圣人?司马迁说: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他们哪一位生而圣贤?
假如你生而不幸,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说,不要悲伤,不要忧郁。不妨在苦难中抗争,像司马迁、像史铁生那样,让生命化为永恒的“沉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这样一幅画:远处是座入云的高山,一条崎岖小路,路边坐着一位背着行囊的旅人,正拿着一只鞋在磕。画的下面有这样一句话: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远方的
对文化素质考核的看法作文800字 关于对文化素质考核的看法的作文800字 2020-11-24 08:40: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上线吧!华彩少年》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一档台网互动少年成团选秀节目。令人关注的是,央视这次选秀节目和其他电视台、网络选秀节目不
真实的自己作文800字 关于真实的自己的作文800字 2020-11-23 12:07: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奇葩说》第四季中,肖骁说:“很多时候,我们都鼓励自己说,我们要做最真实的自己。但很多时候最真实的那个自己,往往是你最放肆,也是你最瞧不起的那
对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认识作文800字 关于对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认识作文800字 2020-11-23 09:28:39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湖南耒阳留守女孩子钟芳蓉以优异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系并被录取,此事引发热议。她的“偶像”,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鼓励其不忘初心,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