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数量,未必越多越好;速度,未必越快越佳;力量,未必越大越好;色彩,未必越浓越好……关键在于把握好平衡。只有把握好了平衡,人际关系才能融洽,事情进展才能顺畅,局面才会和谐。
材料解析
材料第一句话是过犹不及的老话头,本可引出“适度”一类话题。但第二句提出“平衡”这一关键词,锁定了话题。“适度”可只就一物讨论,而“平衡”则至少涉及两物。要写好“平衡”,就必然在文章中讨论相关的几样事物的关系,而不是单论某物的重要性。即使想借助首句来写作,所写“适度”也不是用一客观标准去度量某物,而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进行比较,以几者的平衡与否来判断“适度”,而不是以求得某物的最佳状态为“适度”。
第三句列举了关于“平衡”的情境:
“人际关系”本身就默认了多人的存在。在不同人身上投入的交际时间,对待不同人的态度,都需要把握平衡。
“事业进展”需要处理多方面的事务,在各方面投入的多少,需要把握平衡。小到学生平衡文理学习时间,学校平衡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大到国家平衡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投资,莫不如是。
人际关系和事业进展,也是局面的一种。所以最后一项“局面”可以认为是一个总结,而不必单独作为一种情境。
可以说,材料提示的是一种外在平衡,即物与物之间的平衡。但还有一种内在平衡也需要我们把握。比如人体上的左与右、身与心,人心中的利和义、刚与柔、进与退,制度中的自由与约束,这些同一事物中的相反相成的两方面,都可以讨论其平衡。甚至像真与善、道与德、家与国这样看似同一倾向的概念,在具体情境中,也会面临此消彼长的局面,这时就需要进行平衡。总之,选择好“平衡”的对象,是文章立意出彩的关键。
另外,在如何把握平衡上,有一个值得辩证思考的点:平衡就是均等吗?
美术设计上,对称与平衡不同。同样的,人际关系的平衡固然要照顾到各方面,但亦有远近亲疏之别,不可平均用力。事业要求得进展,就不能不确定重点。诸葛亮写信夸关羽,就是在搞五虎上将间的平衡,联吴抗曹,就是在制造孙刘两家和曹操之间实力的平衡。可见平衡并不是平均对待,而是斟酌损益,根据各方特性来决定取舍向背。甚至有的时候,“损不足以奉有余”也是可以达到平衡的。
所以,简单的平均主义不是“平衡”,而刻意制造的均势——制衡,则是“平衡”的滥用。现在的古装剧热衷于表现帝王让朝中党派相互制衡以求独尊的心术,有些无视正邪的对各方臣子的抑扬,看似让朝局稳定,实则增加了内耗。
总之,材料虽然归结于“和谐”,但“发展”亦当是“好”中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说,否定“关键在于把握好平衡”这一材料预设观点,亦无不可。“平衡”也许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把握的,只有交予山去思考。或者说,提供充分的物竞天择的空间,才能避免庸俗化的简单平均和集权式的恶意制衡,让局面在搅扰中和谐,在摇摆中前进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解字》土里生长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习俗、文化……——《乡土中国》写
【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生活中,我们或许沉溺于这样的“人之常情”:往往会美羡天边的人,总是把不满推给最靠近我
“打卡”原指上下班的考勤方式,现在打卡的含义则有所拓展。有人在APP上打卡学习,有人去网红店打卡消费,有人往健身房打卡锻炼,有人到热门景点打卡旅游……对这种“打卡式”的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刚上火车,一个男子对我嚷嚷说我坐错位置了,特别凶。僵持了一会儿,我看看他的票,我就让了,什么也没说。火车跑了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