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考生报考,6月23日上午,某大学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消息:“我们!一校三地!有暖气!有空调!有洗衣机!每栋楼都有咖啡机,自助打印机!网速贼快!校车免费!有山有湖有海!亚洲第二食堂!欢迎大家报考!”结果评论区引来了其他知名大学的官微账户争相“打广告”,吸引了不少网友围观。
各间高校在官微账号宣传的“卖点”主要有环境风光类(“5A景区”“樱花大道”等),生活条件类(“空调WiFi”“长假期”“三块五一碗的牛肉面”等),文化学术类(“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叶嘉莹先生的讲座”“百年沉淀”等)
你对高校这样的宣传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拟题示例
从“高校招生广告”说开去
大学打广告,是与时俱进
放下身段招生,揽才之心可鉴
大学抢人大战,秀出大学的自我
给大学招生宣传提点醒
大学应该沉淀历史,而不是大兴土木
大学招生,靠的不仅是硬件
大学招生,“软硬兼施”是良策
大学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大学宣传应侧重文化软实力
大学不应该只炫耀大楼
大学的大楼与大师
何为大学之“大”?
读大学,冲的是什么?
高校之高,大学之大
岂忍凡心损梵行?
高校也要接地气
环境宜人,更好读书
大学,最诱人的是书香
考场佳作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
近日,各地高考陆续放榜,不少高校都开始宣传自己的优势来招收新生。令人遗憾的是,宣传内容都集中在“环境优美”“生活条件好”等方面,就是宣传文化学术也只是“用毛笔写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外在的配置真的就这样重要吗?我想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
何谓高校?学习圣地谓之“高”,成其“大”,而非景点优美所成。就是你有“5A景区”“樱花大道”又如何?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一颗空虚的心,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形式罢了。高校是学习的圣地。当年维新变法时,开设的京师大学堂,初心便是让中国人学习知识,变法图新,强国复兴。那时候的高校,谁还推广什么环境优美?心里装着对知识的渴求你才可能来到这里。当时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起点,国家振兴的基石。可现在怎么变了味呢?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现在教育的普及化带来的是否是精神的空虚化,是否忘记了教育的本身目的呢?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高校是学习的圣地,而不是旅游景点,为何要过度渲染环境呢?
何谓高校?培养人才谓之“高”,成其“大”,而非生活之优所成。“空调WiFi”“有长假”,凡此种种,不由得让人想问:大学生是来成才磨练的还是来享受,当老爷的呢?孟子提出成才的外部要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想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谈何容易?而如今高校却摆出这种种诱人的生活条件,首先就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磨砺环境。配置与硬件的华丽吸引了外界,真正重要的内在被人遗忘,可叹啊,如今有多少人还能像宋濂一样“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高校是培养人才之地,而不是享福之地,为何要过度渲染生活条件呢?
何谓高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谓之“高”,成其“大”,而非表面形式所成。“毛笔录取通知书”这种徒有其表的形式,得到的是暂时的兴奋,却不如一句校训,一句哲理深刻的话语,一句足以体现学校文化的话语来的实在。令人感动的是,再这么多用表面你争我斗中,还有高校能把“叶嘉莹先生的讲座”当作一种骄傲的。注重内涵而非形式,这应该是高校带给学生的一个榜样。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高校是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之地,而不是表面形式泛滥之地,为何要过度渲染这种“表面文化”呢?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是在自己学习之圣,人才之培养,文化之深厚方面有所成就,而不是街头林立的大楼,有高大的外表,却只是现代忙碌文明的产物。
愿以后表面的宣传少一点,高校能更体现自己的深厚,更体现自己的“大”。
冬天的田野篇一早晨,推开门一看,地上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就连屋子上的红瓦,也铺上了薄薄的一层白霜,不那么红了。漫步街头,来到了田野。洁白的霜给田野笼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田
父子协议材料作文800字 关于父子协议的材料作文800字 2019-12-01 10:25:0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份“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自己
人与路800字作文 关于人与路的作文800字 2019-12-01 10:09:20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我说:不管世上“无路”或“有路”,关键看人怎么走。不止一个人说过,人生是旅途。在旅途上,我们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材料作文800字 2019-11-29 15:19:10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党和国家向部分共和国英雄模范人物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他们中有才华横溢却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