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何,内心总有一种急迫的心情,一种执着的等待。不知何时,我明白了,那便是盼望。但在人生漫漫长河中,什么有意义的事才值得我们盼望?
我的外婆,在经历人世间的苦难与沧桑之后,已经磨平了心中的棱角,变得温和宽厚,或许已经全然看不出年轻时那副模样,可即便是那样,她也没有停止盼望,没有从人间的繁华喧闹中,脱离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外婆年幼时,家里子女多而又贫穷,所以在小学都未读完时就被迫辍了学,只能留守家里操持家务,看管好弟妹。我诸多舅公对于外婆的评价是:虽然是女孩,但做的一点都不比男孩少。
对于那时候的外婆来说,读书的资格太遥远,仿佛已经到了云端,而这条路却太黑太长,无法走尽。于是在空闲时间之余,外婆总是坐在砖瓦墙屋之前,听着昆虫低飞的声音,看向那片灰沉的天空,像是在盼望着什么。
等到外婆成年时,留给她的路,只有在外打工。外婆没有文凭,又出生农村,所以只能去做最苦最累的活。她在成年之前基本没有穿过一件新衣裳,全是补丁就着补丁,兄弟姊妹轮流穿的衣服。当她赚到自己的第一份钱后,给自己买了一条新的裤子,却遭到了母亲的痛骂。“为什么我自己赚的钱却不能用?”外婆想。当时节约占据了外婆的所有,在没有星月的黑夜里,简陋的只有廉价手表表盘轻微的滴答声,看不见四周的东西,同样也看不见远方。外婆一人坐在无边的黑暗里,想着:好像什么也盼不到啊。
辛勤的打拼一定是有用处的,外婆在多年的工作中,受尽了苦楚,遭受无数个白眼后,日子终于好了起来,钱也多了。我也曾以为这就是她所盼望的,衣食无忧的生活,直到我发现她拿着汉字书进行钻研时,我可能才意识到外婆所追求的,并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自己内心所盼望的,最值得用让她用尽半生来等待的东西。
她想要学习,但被我外公调侃道:“你先去上老年小学吧。”我沉默,外婆也沉默。但我认为,一位老人所拥有的毅力,所从未停止的盼望,是现在多少人不能坚持的。
如今的外婆依然如同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坐在光亮的客厅,窗外阳光普照,捧着一本书阅读。有时她会取下新配的老花镜,清澈的目光穿过老城区的层层树木,直到那片碧蓝的天空。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冬天,寒风呼啸着吹过,外面的树,都掉完了叶子。本应生机盎然的大地上,却没有一点春的绿,生机的绿,春天要到的意象,久久没有出现。操场上,我们正比赛跑步。终于,到我了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
你,好独特告别小学,刚入初中,对于我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校园、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而不同的一束光,穿透了这些陌生的人或物,给了我温暖。那就是独特的